父母必读:用“立法”的方法让问题孩子立刻成为优等生 曲刚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8d6b48601017u8w.html?tj=1有一个关于教育的问题,我至少被问了一万遍。在中国所有家长的脑子里,这个问题至少也被想过数万遍。那就是:“曲老师,你说,教育孩子该不该打孩子?”
我的回答是:该不该打,那是你的家务事,我不发表言论。但带孩子应当有原则,并且对违反原则的问题该狠则狠,这一点却是必须的。
大部分家长立刻反驳我:曲老师,外国家长从来不打孩子,打孩子犯法,要报警的,为什么不挨打的外国孩子反而成才的那么多?
我立刻反问:你光看到人家不打孩子了,怎么没看到人家不溺爱孩子呢?如果你也能做到不溺爱,不把孩子惯坏到随意违反原则,我就同意你不打,如果你做不到不溺爱,甚至你的溺爱泛滥成灾,把孩子惯出了问题,就算打,恐怕都来不及了。
前几天有一个搞人力资源的人来我处学英语,他说的一个为人处世的“急刹车理论”我十分赞同,这个词我把它借来用,比较能代表我对“打孩子”问题的回答。自行车都是带有急刹车功能的,没有急刹车功能的自行车谁敢骑?但如果一个人骑车老是用急刹车,一是对车的损害太大,二是他骑车肯定有了问题,他为什么不事先把路况都看好,非到马上要出事了才踩急刹车?
也就是说:家长们为什么不平时就把孩子出现的问题解决好,非要到出事了才靠打来解决问题?
理想的结果是,家长让孩子知道家长有武力,但不使用,或很少使用。这需要智慧。
其实大多数家长被逼得打孩子,无非是觉得自己的孩子落后,心急而生打孩子的念头。可孩子落后的原因又是什么呢,无非是因为两个原因,一是孩子的品行不好,说话做事不规矩,二是孩子没有进取心。
第一个问题:关于孩子品行不好。
其实分析透了孩子的品行不好一般都不怪孩子,而怪身边的大人。我反复说过一个观点,小孩,特别是15岁以前的小孩,他什么责任都没有,他身上的一切毛病都来自身边的大人,来自大人在孩子的成长中没有暗示出清晰的“成长是非界限”。
当今的绝大多数孩子是在“是非界限”模糊的环境下成长起来的,他们除了懂得不能杀人放火偷东西和要有礼貌这些大的事情外,其他的小事情几乎没有什么清晰的是非观可言,完全凭着与周围人的感觉在处事。这一方面使孩子们的表现看上去奇怪和不懂事(因此常惹得家长动手教训),另一方面,站在孩子的立场去想,也使孩子的成长非常困惑。
要是倒退几十年,倒退到六零后、七零后成长的时代,那个时代的父母多数也不太懂教育。但那时候有一个好处,家家的孩子几乎都是“放养”,每个孩子身边都有一大堆集体疯玩的伙伴,伙伴之间公平而坚定的游戏规则清晰地暗示出了是非原则。小伙伴不带你玩了,不与你分享玩的乐趣了,这一条惩罚就可以让绝大部分孩子马上规规矩矩起来。集体玩游戏,是孩子之间相互教育的最大课堂。
而现在的孩子几乎没有集体玩游戏的成长环境(学校的唯分数论的集体做题的应试教育甚至算不上是正常的成长环境),现在的孩子从小到大几乎只和自己的家长密切相处着,孩子的一切行为准则几乎只能从父母那学到。
可当今的父母一般只有一个孩子,工作的劳累、情感的安慰、希望的寄托、独苗的珍惜又使父母们往往难与孩子公平、清晰地相处,泛滥的溺爱、过度的帮办、和无规则的惩罚使孩子的成长中有太多模糊的地带没有清晰答案。
在当今孩子们的眼里,父母们这个大龄玩伴往往不是清晰规则的制定者或暗示者,而多是喜怒无常的溺爱者和虐待者。父母们溺爱泛滥时孩子几乎做什么出格的事都可以,而父母们严肃时几乎因为一点小事就会怒吼和打孩子。父母们往往说不清一件事到底是对与错,孩子们所有的事情(大到该不该写作业小到该不该去吃一根冰棍)几乎都要征询父母的意见来行事,或看着父母的脸色来行事。逐渐地,孩子的家庭成长环境里便没有了“法”,而只有父母的心情,父母的心情就是孩子的天。
在这种“无法”的家庭里,孩子们看似幸福,其实安全感不足,因为孩子们不知道何时父母心情会好对自己宠爱有加,也不知道何时父母心情会坏使自己遭殃。孩子们久而久之便学会了察言观色看父母的脸色行事,而不是按规则行事。
在这种“无法”的家庭里,父母们其实做得很累,因为孩子的一切都是看着大人的脸色来行事,大人的一言一行都关系到孩子的变化,这逼得大人们不得不到处翻书学着怎样做父母,做父母做得很累。
第二个问题:关于孩子没有进取心。
其实在“无法”的家庭里,直接导致的结果是孩子难以有较大的进取心。其实只要是个正常人,哪怕是孩子,谁不希望活得自由、成功、荣耀、幸福?这种天然的进取心完全不需要培养,骨子里就有,只要是获得了安全感、自由感和独立感的人,进取心可瞬间爆发出来出来。
“无法”的家庭里孩子与父母相处好比“伴君如伴虎”, 他老是担心着自己的安全,担心被父母伤害。一个没有十足安全感的人怎么可能投入全部精力全神贯注地去做事呢?因此孩子没有坚定的发力方向,没有持久的爆发动力,逐渐就成长得不上不下、不高不低、不左不右、不阴不阳、不男不女,半生不熟。
健全的法制有利于国家的发展强大,健全的“家庭教育法制”也有利于孩子安全、舒展、成长。那些抱怨自己孩子品行奇怪、性格不开朗、学习不上进努力的家长们,请你们仔细想想,问题的根源可能在你们自己!
那么怎样改变问题孩子的落后品质和使他有进取心呢?依据我多年的心理研究,我发现对于那些已经处在“无法”状态或孩子已表现出较多问题的家庭,解决问题的一个好的办法是家庭里召开一次全家“立法”会议。用立法的方法昭示着“无法”状态的改变,昭示着将恢复孩子的独立、安全、责任、自由。
说一个具体的例子。
一位30多岁的妈妈带着10岁的男孩来学快步英语了。别的孩子学习一周后效果十分显著,而这位男孩学了半个月了,效果不上不下、不高不低,就好像一壶煮不开的水,半生不熟。
她们的学习表现没有什么突出的特色,该教的都教了,该做的都做了,可就是效果平平。我注意到这位妈妈不太爱讲话,从头至尾都在陪着孩子学习,脸上似乎很少看到满意的表情,偶尔我能听见几句妈妈低声训斥孩子的话语。而这个孩子似乎有点“肉”,胖乎乎的很不像个努力的样子。他笑的时候总像没笑透,好像担心着什么,而被训斥的时候又好像不是真难受,只是低头不语,熬过训斥。她们母子之间的话语忽多忽少,情绪忽高忽低,关系时好时坏。
终于有一天,妈妈沉不住气了,她拉着孩子走到我面前说:“曲老师,你看看这孩子怎么回事,干什么都这么肉,干什么都不拿不出一股拼的力气,不把东西搞精搞好?什么都差都落后。”
我把他们安排进了我的心理访谈室,开始了咨询。
几个小时的谈话细节我不在此说了,仅说我观察到的一个重要细节,就是每当我问孩子一个问题的时候,孩子总是藏不住地先偷偷地看他妈妈一眼,然后再支支吾吾地回答我,并且一边回答我一边看他妈妈,这个细节始终贯穿在我和他们的谈话中。我基本断定,这是个典型的“无法”的家庭,家庭生活中没有清晰的是非观,孩子的一切行为全依照大人的脸色行事。
我单刀直入地问孩子:“你妈妈平时打你吗?”
孩子一愣,看了他妈妈一眼,说:“有时候打,有时候不打。”
“那么,什么时候打,什么时候不打?” 我接着问。
“急了就打,不急就不打。” 孩子说。
“那什么时候急什么时候不急呢?” 我问。
“……” 孩子答不上来了,他真的摸不准喜怒无常的妈妈的规律。
我又问:“你爸爸平时打你吗?”
孩子回答:“我爸平时老出差,一回来就给我买一大堆东西,不怎么打我。”
“你爸平时出差见不着你,回来应该喜欢你,怎么还‘不怎么打’你?” 我问。
“我爸的脾气不是很好,有时候急了也吼我,也打过我。”
我改口又问:“你妈妈什么时候对你好?”
孩子又瞥了妈妈一眼,回答说:“什么时候都对我好。”
“我是问,什么时候对你最好?”
孩子犹豫了片刻,想了想,说:“我妈每次打完我后对我最好。”
说到这,我看了妈妈一眼,妈妈好像很不好意思,好像自己做了无能事被人看见了,又好像错打过不少次孩子而感到内疚。
不需要再多的询问了。我已经诊断出这个家庭的问题。由于爸爸平时不在家,妈妈和男孩相依为命,造成妈妈过度溺爱男孩,使家庭教育失去了“法则”。而失去了法则的男孩会时常表现出格,比如不懂事和不上进,就会时常遭到妈妈的打击。而妈妈打击了男孩后又会异常后悔,用加倍的溺爱来补偿孩子,更加践踏了法则。没有清晰法则的家庭使孩子的行动没有安全的依附感,孩子的各方面表现便完全依照妈妈的脸色行事,包括学习都是给妈妈学的,自然就焕发不出内在的学习动力,打一打,走一走,不打就不走,就逐渐积累成了落后不主动的状态。这个家庭的爸爸没有起到发现问题和纠正问题的作用,反而是偶尔回家用更多的溺爱冲淡了家庭中的问题。
根据我的以往操作经验,我决定解决他们家庭教育问题的最好办法就是“立法”,要用立法的方式来限制大人的溺爱泛滥,来规范孩子的异常行为,来保护孩子的安全和独立,来激发孩子的进取之心。
我立刻给他们开了家庭教育“立法”的药方。做法如下:
一、全家召开一次全体会议,让孩子参加,并且孩子主要发言和主持发言,大家平等共同地讨论问题,列出孩子“必须做好的10件事”和“不能做的10件事”。这些事可列得很详细,包括早晨起来洗脸叠被都可算成一件事。这些事每件事都必须用合理的理由说服孩子同意和接受,不能强迫孩子去做,这些事最好由孩子自己提议出来(请放心,习惯了察言观色的孩子很懂得大人的心,他很能说准大人希望他做什么和不希望他做什么)。
二、用上述同样方法列出大人必须做好的10件事,和大人不能做的10件事,同样,这些事最好由孩子来提议列举,并让孩子说出充足的理由说明为什么要求家长做到这些事(这对建立孩子的安全感和驱除孩子的不安全感十分重要)。
三、列出如有违反,怎样惩罚,如表现良好,怎样奖励的办法。对此,要请一个可信赖的教育专家作为家庭教育立法监督顾问(简称立法监督),以借助外力监督立法和执法,防止家庭内部感情用事,践踏立法。
四、会议要决定这个立法内容可随时更改,但改变的方式是全家集体大会讨论决定和通过。并且一旦通过,贴在家中的墙上公示执行。
五、全家定期要和“立法监督”见面,接受立法监督的咨询和点评立法的执行状况。
就这么一个小招法,彻底的改变就开始了。
不久,这个小家庭的全家集体大会就“隆重”召开了,会议持续开了几天,每天在孩子放学后举行。会议期间,妈妈还特意打来电话询问我具体的一些细节如何制定,我在场外给予了坚决的支持和指导。会议决定,他们家聘请我担任他们家的家庭教育立法监督,我欣然接受。
“立法”之后,效果立竿见影,这个男孩的安全感大大加强了,他的各方面积极性大大调动起来。在做家务事上他一改从前什么都不做的状态,前所未有地帮助妈妈分担起家务来。而在学习上,他一改过去需要大人陪伴还半死不活不前进的拖沓状态,非常认真地学习起来。他们家的立法中有一条规定:孩子学习时大人除创造外部条件外其他基本不参与,但孩子取得进步时大人必须第一时间内认真发现并奖励;而孩子学习退步时,由孩子自己决定如何惩罚自己,并向全家人交代惩罚办法(全家大人一致同意不在立法中写进如何惩罚孩子的规定,因为他们相信孩子会公平公正地对待自己的错误。这一条写得太妙了,他换来10岁的男孩向父母信誓旦旦地宣誓保证会自己搞好学习的事)。
我这个立法监督在他们的“立法书”上签了字,我的职责是监督这份立法公正执行。孩子当然也特别给我这个立法监督面子,他认真地学习着我的快步英语课程,学习效果突飞猛进。他深深地感谢我,他知道,是我的立法提议给他换来了独立感和安全感,我的立法提议最终不是限制了他,而是保护了他,激发了他的上进心。
他妈妈更是高兴地说,一个小小的立法妙招,改变了落后的孩子,照亮了他们家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