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我的孩子学习成绩不好?(一)

如题所述

孩子的成绩始终不见提高,这个学习方法你试了吗?

很多家长都在寻找提高孩子成绩的方法与措施,然而“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无论学习方法多么好,但是孩子的成绩却始终不见提高!那么,导致这一问题的根源是什么呢?我认为,其原因之一就是学习效率太低!

相同的学习时间内,你掌握到的知识只是别人所掌握知识的一半,长此以往,安能不落后于人?所以要把学习搞好,我认为提高学习效率才是必由之路!

一、建立良好的学习习惯

古人云:苟有恒,何必三更眠五更起;最无益,莫过于一日曝十日寒。有现在的话说,就是做事要有恒心,要有勇于坚持的毅力,不能“三天打渔,两天晒网”,只有一时的兴趣而没有长久的兴趣,是很难把事情做好的。对于我们的学生来说,其道理也是一样,只有把兴趣融入其中,并乐于坚持,才能出好的成绩。

所以,在这里我给大家的第一个建议就是“建立良好的学习习惯”,但是习惯所包含的范围又过于庞大,我们把它细分一下,就是要建立“勤思考、重归纳、善应用”的学习习惯!

①勤思考:

只有勤于思考的人,才能发现科学的规律与奥秘。老师在讲台上讲解,学生在讲台下被动地接收,其效果不是最好的,学生只知其然,不一定知其所以然。而勤于思考,就是要用思维发现知识中的联系与奥秘,这样才可以做到将老师所讲的内容“翻译”为自己能够理解的语言,并按照自己的理解进行归纳和整理,进而逐步建立自己的“知识体系”。

②重归纳:

归纳的本质是“通解、类比和迁移”。当我们在遇到同类问题时,就能很快地找出这类问题的解决办法。孔子说的“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其实也就是这个道理。在我们平时的学习中,就要注意去寻找已经学习过的知识之间的联系,把相同类型的题归纳到一起,再寻找它们之间的共性,最后再找出解答同类型题目时需要注意的地方,如:

    这类题的描述特征是什么?

    它们的解答方法中最关键的一步是什么?

    这一步是怎么得出来的?

一定要多问自己几个为什么。有时一些题目的特征,资料书也不一定把它们全部都列出来,这时就需要自己慢慢去琢磨,锻炼自己找出解题“关键一步”的能力,而此项能力也正是优生与否的关键之所在。

③ 善应用。

我们学习知识的最终结果不只是为了考试,考试毕竟还是容易的,只是要拿高分不容易,要争取第一名就更不容易。但是我们不要忘了,考试分数固然重要,但考试也只是测验我们学习效果的一种方式而已。我们学习知识,绝对不只是为了考试,而是为自己而学,为了将来能够用知识武装自己的头脑,让自己适应社会高速的变革!

因此,知识最终是要为我们的生产和生活服务。将来我们的生活中也会处处用到知识,只不过现阶段是运用知识来解答试卷中理想化的模型,而到参与社会实际工作后,我们就会发现知识的用处无处不在。在解题中,或者在生活中,遇到学习的相关知识,是不是可以认真去思考一下,再给自己出几道类似的题目,锻炼一下自己的解题水平呢?

上面我们从学习层面,也就是战术层面讲了一下学习习惯的重要性。下面再从战略层面讲一讲学习还需要注意的一些事项:

为自己定下学习计划

学习计划的定立,一定要做到适量的原则。计划定得太多、太空,则很难达到;订得太少、太简单又没什么意思。所以我给出的建议是“长计划、短安排”。

长计划就是要制定一个长期的目标,这个目标不能定得太虚无,比如说某人只有中等生的水平,却偏偏要给自己订立一个考全市第一的目标,这就显得不太实际,虽然勇气可嘉,但至少短期内是达不到这个目标的。所以我们在制定目标时一定要以“适量”为原则,目标不能定得过高,也不能定得太低,而是自己跺跺脚、跳一跳、努点力能够得着的目标。通常这类目标实现周期以一个学期的时间为宜。

短安排就是这周要做到什么,比如要在哪些方面有进步,怎样预习、复习和听课,这些都是每天要做的事情,但是要怎么将它们做好却是一个需要思考的问题。比如提前做好预习,预习哪些内容;勤于复习,复习哪些章节;认真听讲,怎样做好课堂笔记等。这些都是需要我们就近落实的事,把这些做好了,自会感觉学习越来越轻松,越学越有劲。

①预习。

做好预习管理,给自己预留出提前预习的时间。现在的教科书设计非常合理,自己完全可以在老师上新课前做一下预习,只要坚持去做,你就会发现学习其实是一件挺简单的事情。而预习中难免会有弄不清楚的地方,这也不打紧,可以把它们重点标记出来,上课再认真听老师讲,定会豁然开朗,再对照老师的思路和自己的思路有何不同,自己为什么会“卡壳”,这样理解就会更深。长期坚持预习的另一个好处就是学习主动性也大大提高,自学能力也显著增强。

②听课。

听课大家从一年级起就开始上课,而上课也是有方法的。很多同学不注意集中精力,常常上课就会开小差,不是玩橡皮,就是看窗外,想别的事情。一两节课这样还不会产生太大的影响,长此以往呢?先进生与后进生之间的差距就这样在节复一节的课堂拉开了!

认真听课的好处太多,老师以数十年经验总结的重点、难点,他们都会驾轻就熟、深入浅出地讲解,如果错过了课堂45分钟,那就未免真的太可惜了。事实也证明,在预习后当堂听懂的知识大约为80%~90%,而不预习当堂听懂的知识大约为50%~60%,开小差当堂听懂的知识大约为20%~30%,甚至连这也达不到。

对于那部分还未听懂的知识,就要做下笔记,课后向老师、向同学请教,也可以问父母、查工具书、查百度。这样把每堂课的知识都掌握透彻,又何忧考试成绩不好呢?

③复习。

前面我们已经提到“温故而知新”,但是这里我们说的复习,它有这个意思但不完全是这个意思。在学习完知识后,最重要的是融会贯通,何谓融会贯通?我的理解就是要建立知识间的联系,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形成体系的东西掌握得也最为牢固。

孩子的成绩始终不见提高,这个学习方法你试了吗?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1-25

你好,我先说我的结论:孩子学习成绩不好那是因为他学习没有成就感,做的题目越多,错的题目越多,心理的挫败感越强,对学习完全提不起兴趣,觉得学习都是被逼的。

其实,无论是大人还是小孩,我们都是一个渴望被认同的个体。老师夸奖学生,学生会很开心,学习更加努力。老板夸奖员工,员工上班更加卖力。

然而,作为一个学习成绩不好的学生,老师的夸奖基本是听不到的,做作业还遇到一堆不会做的题目,心里更反感。所以,我们如果想提升孩子的成绩,不如从提高他们的“成就感”开始。

如何培养他们的成就感?我们可以设置一批难度较低的题目,其中混杂着一小部分难度高一点点的题目,一份试卷拿到80-90份,这对孩子的自信心是非常有帮助的。

另外,可以给孩子报名一些门槛低的兴趣班,比如少儿编程,拖拽积木就可以做出编程作品,学习0门槛,学6节课就可以做出植物大战僵尸这样的游戏。孩子学会了编程,就会跟其他同学炫耀,这对他们的自信心和成就感来说,都得到大大的满足。

第2个回答  推荐于2017-11-26
虽然我反对教育为分数论,孩子学习成绩低并非我内心的困扰,但我也深深地知道,有些家长面对孩子学习成绩差的情况,真的是心结难解,既然跳不出成绩,猫猫也世俗一把,谈谈有关孩子学习成绩的话题: 我接触的一些家长朋友与他们的孩子真的是十分苦恼,孩子们大体都差不多,老师教的也都一样,为什么偏偏自己的孩子学习成绩不好呢?看来这事怨不得别人,只能怨自己的孩子了:不是孩子上课没有好好听讲;就是孩子没有好好完成作业,没有好好改错;要么就是孩子太粗心、太马虎。如果这些都不是,就是孩子太不用功!否则别人的孩子能办到的事儿,为什么我家孩子就是办不到呢?家长朋友可是该花的钱,不该花的钱都花了;该花的精力不该花的精力也都花了;该用的办法,不该用的办法也都用了;为什么孩子的成绩就是上不去呢?特别是那些自识自己是个知识分子,有着高学历、高职位与高收入的家长朋友们,面对孩子学习成绩一直不好的情况,真是百思不得其解! 孩子在家长这种为自己的成绩不断努力、不断要求、不断教训的教育模式下,感受也是极为痛苦,他们感到家长好像为了成绩专门跟自己过不去,如果学习成绩不上去,家长大有恨不能整死孩子们而后快之势!为了保住自己的那一点点自尊,为了保住自己的内在自我价值感,孩子们要么就是在家长对成绩的高压下痛苦地扭曲;要么就是在这种高压下忍耐着,寻找着机会以思“报复”,好把多年自己心里埋藏的苦闷一股脑地还给家长,图得一时之快,免得郁结于胸。 孩子、家长原本是一体的,为了成绩却变得如仇人一般,成为了两大敌对阵营,打得是不可开交,从软磨硬泡、软硬兼施、到强权命令、上纲上线、可为无所不用其极,可许多孩子在家长们这般努力之下,成绩依然不好,有的甚至是自暴自弃,来个油水不进,这到底是为什么,到底是哪里出了问题呢? 我想说,面对孩子学习成绩不理想的情况,家长先别急于给孩子们下评论,可能这背后的问题并非出在孩子身上。记得我在《家长是孩子沉溺网络的推手》这篇博文中曾写过这样一段话:“可是这些家长朋友却没有好好想过,并非所有的人都适合当今学校的教育方式,特别是中国的这种教育方式。一般来说,人有八大智能,而我们当今的学校教育,只对两类智能的孩子有利,一种是数理逻辑智能,另一种是语言逻辑智能,其他别的智能领长的孩子在中国当今教育中,几乎没有什么学习平台。”由于那篇博文谈的主要是孩子沉溺于网络的问题,所以在八大智能以及当今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的盲点的问题上并没有细谈,我在这里顺着这个话题谈一下,也许可以让家长朋友能更为清楚地了解自己的孩子,可以帮孩子创造一个更为宽广的成长空间。 八大智能,也被称为多元智能,它是1983年,美国哈佛大学发展心理学教授霍华德.加德纳提出的理论,该理论引起全球教育界及心理学界的热烈回响,此理论之教育理念旋即于美国及欧洲的许多学校中实施。加德纳教授将智能定义为解决问题的能力或是在各个文化背景中创作该文化所重视的作品的能力。加德纳教授认为:人的智能是多元化的,主要是由语言智能、数学逻辑智能、空间智能、身体运动智能、音乐智能、人际智能、自我认知智能、自然认知智能八项组成,每个人都拥有不同的智能优势组合。我们应该更宽泛的看待“智力”这一概念,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都有着聪明之处,也都具有在某些领域成才的能力,没有人是全能也没有人是无能。 关于多元智能,有几个重要的观点: 第一:多元智能中八种智能彼此独立,一种智能很好,另一种却可能很差,很少有人能样样具备; 第二:每个人先天的智能组合不同,比如有些人在语文和音乐方面很强,但是社交却特别差。所以要通过评估找出每一个人的最佳智能组合; 第三:每一种智能都有一定的年龄关键期,过了关键期要去发展就很难。比如说音乐要在小时候培养,过了年龄要去学习就很难。但是属于空间智能的绘画,不论年纪多大都可以学习开发; 第四:每一个人除了要找出自己的智能组合外,还要找出学习型态的组合。比如说语言文字智能强的人,可以使用背诵的方式来记忆。但是对于身体运动智能强而语言文字智能弱的人,他可能无法静下来背书,而使用带动唱的方式来背诵比较有效; 第五:多元智能理论的评价不是为了对儿童进行排队,也不仅仅是为了发现小天才,而是旨在发现每个儿童的智能潜力和特点,识别并培养他们区别于他人的智能和兴趣,帮助他们去实现富有个性特色的发展,为他们提供一条建立自我价值感的有效途径。 该理论除了告诉我们每个孩子的智能特点不同以及前面所说的这五个要点之外,其实还告诉我们一个事实,就是不同智能特点的孩子学习渠道也各不相同。这就要求教育者在施教的过程中为不同智能特点的孩子提供相应其学习特点的学习平台,只有这样,孩子的学习渠道才会畅通、才会高效。可在当今中国的学校教育中,情况并非如此。 我们的学校教育只有语言智能、数学逻辑智能这种平台,换言之,只为这两类智能好的孩子提供了学习平台,其他孩子在学校现在设置的教学模式下都会比较吃亏,虽然我们的学校设置的课程中有与这八项智能之中六种智能相应对的课程:语文、数学、体育、音乐、美术、自然,但课与课之间知识的传受是毫无关系的。如果一个孩子的领先智能为空间智能,也就是俗话说的美术好,而数学课上老师教授的数学课与美术课上所教授的美术课之间所要教给孩子的知识点完全没有关系,而家长与学校所指的学习成绩一般只指语文、数学这样的学知成绩,这种空间智能好的孩子在中国的学校学教育中,只能被牺牲掉,不少这样的孩子被划到学习成绩不好的圈子里。 这种学科与学科之间毫无相关性的教学模式,在当今中国教育中还是相当普遍的,在这种情况下,许多孩子虽然已经很努力地在学习学校所传授的学科知识了,可他们的学习成绩却依然很不理解。说真的,我举的空间智能好的孩子,在当今中国的学校教育中还不是处境最糟的,处境最为尴尬的则是那些身体运动智能高的孩子们,他们常会被老师找家长,认为这样的孩子坐不住,不好好听讲,淘气,更有甚者,会给这样的孩子扣上一顶多动症的帽子,让他们被学校教育边缘化,让家长与孩子为此付出巨大的痛苦与代价。 要想改变这一切,我以为就目前的情况看,依靠学校几乎是不可能的,只有依靠家长自己,首先仔细发现自己孩子的学习特质,然后再根据孩子的学习特质想出相应的办法,帮助孩子达到比较好的学习效果。在这里我举几个小小的例子,算是抛砖引玉,以方便有这方面困惑的家长朋友,可以自己想出帮助孩子的办法。 一次,我到国际小学看他们给孩子们上课,只见孩子们都在画画,有画鼻子的,有画花瓶的,还有画一朵单只的花朵的,开始我以为孩子们在上美术课,后来才知道,他们是在上数学课,因为数学课上的主题是对称,所以他们不只是用坐标这种抽像的方式来教授孩子对称,也用美术教学的方式来教授这样一个内容,这就为那些空间智能好,而数理逻辑智能差的孩子提供了一个适合于他们的学习通道,让空间智能好的孩子可以通过绘画的方式掌握数学方面的知识。 在那里我还了解到,为了数学课上所要传授的这内容,他们还带着孩子们去海洋馆观察海洋生物,让他们看到无论是陆地动物还是海洋生物也都有对称的特质,从而让那些自然认识智能高的孩子也有一个学习的新平台。 还有一个例子是我自己亲身经历的,我家小崽子虽然是一个感统有问题的孩子,平时她很不喜欢运动,但我在她读小学时发现,这个孩子的古文背诵很成问题,老师留的古文背诵她几乎都背不下来,我用了许多办法都不成,为此老师也总是找我。后来我从英语教学法中得到启发,想改用肢体记忆试一下,我把《守株待兔》、《刻舟求剑》这两篇古文每句话都编上动作,没想到,孩子很喜欢,结果没费什么力气就背下来了。从那儿以后,有古文背诵的内容,我都会选择这一办法,帮助孩子渡过难关,直到这种背诵对她不再是大麻烦之后,我才不再关注孩子的这一问题。 由此可见,如果学校不能给自己的孩子提供一些与之相匹配的学习平台,家长就要自己行动起来,为孩子搭建这样的平台,为孩子创设一个可以通向学科知识的渠道。如果只会一味地逼迫孩子,用简单的学校提供的现成办法向孩子追讨成绩,我想其结果只可能让家长与孩子之间的亲子关系越变越坏,使大家分化到两个敌对的阵营里! 当家长朋友们有了一定的专业知识后,就不会再一味地责难自己:为什么我的孩子成绩不好?从而责难孩子:为什么就是你的成绩不好!而会更为轻松地面对孩子学习成绩不好这个问题,在生活中想出办法,以应对孩子特有的不同点! 别忘了到这里给猫猫投上一票哟,谢谢了!欲了解我原创的,更多更好的博文的朋友请点击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3个回答  2012-09-27
我是一名老师,我给一些个人建议。
第一点,也是最重要的一点:严厉。所谓严厉,不是简单粗暴的棍棒教育。比如说,你可以给他制定一些“规矩”:根据你孩子的程度,制定一些他通过努力能达到的要求,然后鼓励他去做,做好了有奖励,完不成就要采取一些惩罚措施,比如做家务,做他平时不爱做的事等等,你必须确保这些事他能做到,如果做不到,就找个他比较怕的人来严厉的批评他,记住,过度的溺爱是在埋葬你孩子的未来。
其次,就是方法,孩子还小,人生观,世界观还没定型,就是说可塑性很强,需要做父母的你们平时多关心,关心学习,关心生活,平时注意培养良好的习惯,改掉缺点。因为你会发现,大多数学习好的孩子,他都会有良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这些是基础,不能只盯着孩子的成绩,要多方面培养,他的成绩也会慢慢的上去。
再次,说些简单的方法,孩子身上都会有父母的影子,你可以和他做一些约定啊,你给自己定下个目标,让他也定个目标,看谁完成的好,诸如此类,教育一定要讲究方法。具体到你孩子身上,他才三年级,就算前两年基础不好也没大碍,只要你们平时多给他补习一下就好了,相信这些对你们不是难事。
孩子的教育是门学问,简单几句也说不完,需要父母不断的学习和积累经验,希望这些对你有帮助,祝你孩子学习早日进步!
第4个回答  2018-08-03
向你推荐这个学习方法
《快乐目标学习法》
归纳了考入清华、北大五百名的学习方法,无外乎具备以下法宝。
都有一个错题本
都有一个口袋本
新课下来一定先预习
先复习后做作业
做作业要计时
三要素
1、规范的学习行为;2、良好的学习习惯;3、有效的学习方法。
八环节
1、计划管理 2、预习管理 3、听课管理 4、复习管理 5、作业管理
6、错题管理 7、难题管理 8、考试管理
要抓住这八个环节,一定考上清华,北大!
1、计划管理,是学习时间上的通盘的计划,要遵照计划运行。
2、预习管理,听课为什么累,老师讲课可以不完全劳累的听,初中老师传达的二十分钟有效,高中也不超过三十五分钟,剩下的时间是孩子休息的,所以一定要有效预习。凡是高考状元,成绩好的、名校的都是预习的,经过预习的听课明显轻松了,自信了,学习知识是温故而知新,预习就是要获得不懂的地方,预习是找到思维的断点,重点,听课有侧重了,懂的地方听课的时候就可以不听,闭着眼睛就可以了,不懂的地方就警醒了,以后做作业的时间也就缩短了,凡是增加了预习行为的,排名没有不上去的。学习成绩衡量指标是位次,要提升位次必须预习,不看总分,要看位次,几个月的时间就足以改变了,预习是头等重要的。预习要有三个要素,读、写、练,就是阅读,书写,练习,三要素,两三分钟读一遍教材,记录不懂的地方,预习的目的是要形成问题,第二天听课就会校正到不懂的地方来,不懂的要写在口袋本上,老师讲的时候就要迅速记录下来,写就是要把这些写下来,有效预习最后就是练,不要做多,做一道就够了,会做了就说明懂了,不需要重复,经过这样的过程,预习就变得有效了。这是三个层次,要逐渐的形成,用一个预习管理表监督孩子,预习了划勾,没预习的划×,要强化孩子,每门新课的预习,五到八分钟就够了,时间不用长,不要弄疲倦了,记录下来,预习能力提高后,水平也提高了。
3、听课管理,听课是主业,跟老师,抓重点,当堂懂,跟老师思路走,预习了才能真正的跟上老师的思路,跟上思路了才能抓重点,首先是抓公共重点,所有学生都要掌握的重点就是公共重点,但重要的是要抓住自己个性化的重点,每个人的知识点是不一样的,各有各的需求,自己缺什么就抓什么重点,一定要有个性化,要听懂个性化的重点,当堂消化掉。据统计:不预习的当堂懂的只有百分之五十,预习的达到百分之八十到九十,这就是指标,预习太重要了。另外很多孩子有爱屋及乌的思想,喜欢的老师就学得好,不喜欢的老师就学不好,这时候要沟通,不要拿自己的前途开玩笑,孩子是学知识的,不是找明星老师的。
4、复习管理,核心是想,查,说,就是回想,查阅,复述。回想是在脑子里放电影,回想的过程就是“闭目养神”放电影,回想今天老师讲的内容课程是什么,这是最好的复习方法,四十五分钟的课程完了后,要及时的回想知识,能想起来的部分,就会终身不忘,想不起来的就是要注意或者重头再学了,这叫查漏补缺,漏在哪里,缺在哪里,学生不知道,老师也不知道,但回想就能把这些补上了。回想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公认的最好的复习方法,比如闭上眼说,苹果,毛主席,飞机,睁开眼后,毛主席呈现画像,苹果是苹果的样子,飞机也是这样,人类的大脑在记忆的时候是以图片的方式出现的,大脑的储存方式是以图片的方式记忆的,所以回想,知识都是用图片来记忆的,圆周率记忆打破记录者也是图片记忆的结果。复习不是翻开书走马观花,要找到自己不会的地方,增强记忆。说,也就是复述,找一个影子或者镜子来对着自己复述,记忆力好使了,表达能力提高了,写作能力提高了,成绩就上去了,上去就下不来了,学习就简单轻松了,闭着眼睛说说就出成绩了。
5、作业管理,孩子回家要写作业,要记录学习的时间,要限时学习,否则就是超量,不要超过规定的时间,提高学习效率,方法要对,老师的知识吸收得怎么样就看作业时间了,初三,高三的考试是淘汰式考试,所以要平时训练有素,每次越快越好,快而又准,学生要坐得住,家长别打扰,学习专心,别打岔。限时要记录开始的时间,结束的时间,至少要四十五分钟别动地方,多数学到半夜是因为学习效率太低,没预习,听不懂,翻资料,问别人,抄答案,写答案,花费时间长的原因还是不懂。假如开始的时候孩子学习时间超长,要坐在孩子的半边,不说话,开始允许失败,以后时间越来越短,效率越来越高,作业之前不复习不作业这很重要,不计时不做作业,不检查不做作业,不小结不作业,作业完了要告诉自己得到什么,有什么经验。
6、7、错题和难题管理,有了错题,难题本就会很好的归纳和总结,考试之前复习就会有目的性了,有了这部分题握在手里就是高分握在手里了,错题管理本,用横隔本,从上往下五部分,1、原题目;2、正确的举一反三更进一步查找原因;3、题型点归纳题型有统计的功能,4、复习的次数,每隔一段时间要复习一下。现在老师发现一个难题,有的孩子做作业的时候,每次作业都对,但考试都错,问题的原因是电话的问题,互相通晓答案,不动脑子。超过时间不会做了别盲目问别人,没有自己悟,要用口袋本去悟。要会管理错题,盲点,不放弃错题,难题。错题是宝贝,太好了我又错了,我太高兴了,我找到进步的机会了。
8、考试管理,丢分统计表要把考试管理起来,什么题型上有问题,要起这样的作业,哪些是审题,哪些是运算出了错误,还是预习头等的重要,用纸把错题抄下来,每隔二十天,让孩子再做,尤其是考试之前,找出考点。
孩子学习不好是心态、学习能力两个问题,心态是调整,学习能力就靠前面说的这些,当把这些告诉孩子的时候,孩子还给你的一定是硕果累累的金秋。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