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院判决生效后,多长时间可以申请强制执行。

如题所述

当事人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的期限为二年,从判决规定的履行期间的最后一日起计算。《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办理执行案件若干期限的规定》第一条规定,被执行人有财产可供执行的案件,一般应当在立案之日起6个月内执结;非诉执行案件一般应当在立案之日起3个月内执结。有特殊情况须延长执行期限的,应当报请本院院长或副院长批准。申请延长执行期限的,应当在期限届满前5日内提出。法院强制执行的程序:(1)审查立案。人民法院在接到申请执行书及有关法律文书后,应审查该申请执行是否合法适当。(2)通知履行。人民法院决定对义务人强制执行时,应当先行通知义务人在规定的期限内自动履行法定义务,否则将强制执行。(3)准备强制执行。 (4)实行强制执行。应当表明身份,出示执法证件和执行根据;执行结束后,应将执行情况书面通知申请执行人。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12-19

一审判决下发后的15天内,如双方均未对该民事判决提起上诉,则该民事判决书已经生效,判决下发的15天之后,就可以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二审判决略有不同,从二审判决时即为生效之日。凭一审和二审判决书,以及强制执行申请书到一审法院申请执行,申请执行有效期限为二审判决之日起两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二百一十六条 人民法院受理申请后,经审查债权人提供的事实、证据,对债权债务关系明确、合法的,应当在受理之日起十五日内向债务人发出支付令;申请不成立的,裁定予以驳回。

债务人应当自收到支付令之日起十五日内清偿债务,或者向人民法院提出书面异议。债务人在前款规定的期间不提出异议又不履行支付令的,债权人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执行。

第二百二十七条执行过程中,案外人对执行标的提出书面异议的,人民法院应当自收到书面异议之日起十五日内审查,理由成立的,裁定中止对该标的的执行;理由不成立的,裁定驳回。案外人、当事人对裁定不服,认为原判决、裁定错误的,依照审判监督程序办理;与原判决、裁定无关的,可以自裁定送达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扩展资料:

强制执行时,被执行人是公民的,应当通知被执行人或者他的成年家属到场;被执行人是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应当通知其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到场。拒不到场的,不影响执行。被执行人是公民的,其工作单位或者房屋、土地所在地的基层组织应当派人参加。执行员应当将强制执行情况记入笔录,由在场人签名或者盖章。

强制迁出房屋被搬出的财物,由人民法院派人运至指定处所,交给被执行人。被执行人是公民的,也可以交给他的成年家属。因拒绝接收而造成的损失,由被执行人承担。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9-05-13

宋聪聪律师

擅长:婚姻家庭

张保刚律师

擅长:公司法务

刘勇律师

擅长:损害赔偿

王莉律师

擅长:劳动工伤

陈娜律师

擅长:税务合规

朱哲雨律师

擅长:合同纠纷

李昌锁律师

擅长:经济纠纷

李金杏律师

擅长:债权债务

    官方电话在线客服官方服务
      官方网站电话咨询
第3个回答  推荐于2018-02-16
一、判决书生效后,申请执行的期间为2年。
《民事诉讼法》第二百三十九条规定:申请执行的期间为二年。申请执行时效的中止、中断,适用法律有关诉讼时效中止、中断的规定。
前款规定的期间,从法律文书规定履行期间的最后一日起计算;法律文书规定分期履行的,从规定的每次履行期间的最后一日起计算;法律文书未规定履行期间的,从法律文书生效之日起计算。
二、申请执行时效的中止。
(一)根据我国《民法通则》第139条之规定:在诉讼时效期间的最后6个月内,因不可抗力或者其他障碍不能行使请求权的,诉讼时效中止,诉讼时效从中止时效的原因消除之日起继续计算。又根据《民法通则意见》第172条、《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事案件适用诉讼时效制度若干问题的规定》第二十条之规定,具体情形主要包括:
1、权利被侵害的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没有法定代理人,或者法定代理人死亡、丧失代理权、丧失行为能力;
2、继承开始后未确定继承人或者遗产管理人;
3、权利人被义务人或者其他人控制无法主张权利;
4、其他导致权利人不能主张权利的客观情形
(二)可中止的是由发生时间被限定在诉讼时效期间的最后6个月。若发生在6个月之前,则分两种情形处理:
1、若在最后6个月前中止事由消失的,则不发生中止的法律效果;
2、若中止是由持续到最后6个月之内的,则自最后6个月的第一天开始中,待将来中止是由消失后在接着计算6个月。
三、申请执行时效的中断。根据《民法通则》第一百四十条之规定:诉讼时效因提起诉讼、当事人一方提出要求或者同意履行义务而中断。从中断时起,诉讼时效期间重新计算。总括起来有三大类:权利人起诉、权利人主张、义务人承认。
(一)提起诉讼。诉讼时效从提交起诉状或者口头起诉之日起中断。此外,下列事项之一,与提起诉讼具有同等诉讼时效中断的效力:
1、申请仲裁;
2、申请支付令;
3、申请破产、申报破产债权;
4、为主张权利而申请宣告义务人失踪或死亡;
5、申请诉前财产保全、诉前临时禁令等诉前措施;
6、申请强制执行;
7、申请追加当事人或者被通知参加诉讼;
8、在诉讼中主张抵销;
9、其他与提起诉讼具有同等诉讼时效中断效力的事项。
(二)权利主张包括以下情形:
1、当事人一方直接向对方当事人送交主张权利文书,对方当事人在文书上签字、盖章或者虽未签字、盖章但能够以其他方式证明该文书到达对方当事人的;
2、当事人一方以发送信件或者数据电文方式主张权利,信件或者数据电文到达或者应当到达对方当事人的;
3、当事人一方为金融机构,依照法律规定或者当事人约定从对方当事人账户中扣收欠款本息的;
4、当事人一方下落不明,对方当事人在国家级或者下落不明的当事人一方住所地的省级有影响的媒体上刊登具有主张权利内容的公告的,但法律和司法解释另有特别规定的,适用其规定。
需要说明的是第1项情形中,对方当事人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签收人可以是其法定代表人、主要负责人、负责收发信件的部门或者被授权主体;对方当事人为自然人的,签收人可以是自然人本人、同住的具有完全行为能力的亲属或者被授权主体。
(三)义务人承认。主要包括:义务人做出分期履行、部分履行、提供担保、请求延期履行、制定清偿债务计划等承诺或者行为的
(四)除上述情形之外,尚包括两类特殊情形:
1、权利人向人民调解委员会以及其他依法有权解决相关民事纠纷的国家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等社会组织提出保护相应民事权利的请求,诉讼时效从提出请求之日起中断。
2、权利人向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报案或者控告,请求保护其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从其报案或者控告之日起中断。
上述机关决定不立案、撤销案件、不起诉的,诉讼时效期间从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不立案、撤销案件或者不起诉之日起重新计算;刑事案件进入审理阶段,诉讼时效期间从刑事裁判文书生效之日起重新计算。
综上所述,判决书生效后,申请执行的期间为2年。但可能因为中止或中断而产生的法律效果,导致实际经过的时间长于2年。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4个回答  2018-03-30

法院判决生效后,申请执行的有效期为2年。

法院判决书生效,申请执行有限期为两年,具体执行情况如下:

一、一审判决书生效

1、一审判决以后,从判决书送达之日起十五日为上诉期,未上诉的,十五日过后就生效。

2、根据判决书会说明被告的给付时间的,一般表述为:判决生效之日起或判决15日之内支

付多少钱。

3、即满足上述两个条件,判决书说明给付日期,判决生效。届时被告不履行支付义务的,即

凭判决书;判决生效文书;强制执行申请书到该法院申请执行,申请执行有效期限为判决生效之

日起两年。

二、二审判决书生效

1、二审判决略有不同,从二审判决时即为生效之日。

2、凭一审和二审判决书,以及强制执行申请书到一审法院申请执行,申请执行有效期限为二

审判决之日起两年。

三、法院强制执行的常见手段

(一)查询、冻结、划拨被申请执行人的存款

1、查询是指人民法院向银行、信用合作社等单位调查询问或审查追问有关被申请人存款情况

的活动。

2、冻结是指人民法院在进行诉讼保全或强制执行时,对被申请执行人在银行、信用合作社等

金融单位的存款所采取的不准其提取或转移的一种强制措施。

3、人民法院采取冻结措施时,不得冻结被申请执行人银行账户内国家指明用途的专项资金。

但被申请执行人用这些名义隐蔽资金逃避履行义务的,人民法院可以冻结。

4、冻结被申请执行人的存款的最长期限为六个月,需要继续冻结的,应在冻结到期前向银

行、信用合作社等办理冻结手续,否则,逾期不办理,视为自动解除冻结。

5、划拨是指人民法院通过银行或者信用合作社等单位,将作为被申请执行人的法人或其他

组织的存款,按人民法院协助执行通知书规定的数额划入申请执行人的账户内的执行措施。

划拨存款可以在冻结的基础上进行,也可以不经冻结而直接划拨。

6、人民法院采取查询、冻结、划拨措施时,可直接向银行营业所、储蓄所及信用合作社提

出,无需经其上级主管单位同意。外地人民法院可以直接到被申请执行人住所地、被执行财

产所在地的银行、信用合作社查询、冻结和划拨存款,不需经当地人民法院同意或者转办手

续。当地银行、信用合作社必须协助办理,不得以扣收到期贷款或贷款利息等任何理由拒绝

和搪塞。拒绝协助的,人民法院可以依照《民事诉讼法》的规定予以罚款,建议监察机关或

者有关机关给予纪律处分。

(二)扣留、提取被申请执行人的收入

《民事诉讼法》第222条规定:“被执行人未按执行通知履行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人民法

院有权扣留、提取被执行人应当履行义务部分的收入。但应当保留执行人及其所扶养家属的

生活必需费用。人民法院扣留、提取收入时,应当作出裁定,并发出协助执行通知书,被执

行人所在单位、银行、信用合作社和其他有储蓄业务的单位必须办理。”在执行实践中,扣

留、提取被申请执行人的收入是人民法院经常使用的一种执行措施。扣留和提取是紧密相联

的两个执行措施,扣留是临时性措施,是将被申请执行人的收入暂扣下,仍留在原来的单位,

不准其动用和转移,促使其在限定的期限内履行义务。如超过期限仍不履行的,即可提取该

项收入交付申请执行人。

(三)查封、扣押、拍卖、变卖被申请执行人的财产

1、被申请执行人未按执行通知履行义务,人民法院有权查封、扣押、拍卖、变卖被申请执行

人应当履行义务部分的财产。

2、查封是一种临时性措施,是指人民法院对被申请执行人的有关财产贴上封条,就地封存,

不准任何人转移和处理的执行措施。

3、拍卖是人民法院以公开的形式、竞争的方式,按最高的价格当场成交,出售被申请执行

人的财产。

4、变卖是指强制出卖被申请执行人的财产,以所得价款清偿债务的措施。人民法院在 执行

中需要变卖被申请执行人财产的,可以交由有关单位变卖,也可以由人民法院直接变卖。由

人民法院直接变卖的,变卖前,应就价格问题征求物价等有关部门的意见,变卖的价格应当

合理。

5、人民法院扣留、提取的存款和收入,拍卖、变卖被申请执行人财产所得的金钱,应及时交

付申请执行人,并结束执行程序。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