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的教学理念有哪些

如题所述

以下是教师的教学理念
一、教育理念创新存在的问题
(1)创新观念的局限性
有很多老师认为教育理念的创新就是单指教育领域来说的。这种观念就使得我们的教育理念局限在一个很小的领域,很难取得突破,长期下去,理念的创新变成了理念的包袱,创新的沃土就变成了盐碱地。

(2)创新手法的陈旧性
很多老师往往认为采取一些新的教学方法或技术就是教育理念的更新。不可置否,新的教学理念会通过新的教学方法得以实施和体现,但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不是等同的地位。教育理念引领教学方法,教学方法实现教育理念,反馈教育理念实施效果并为完善教育理念提供依据。

(3)创新对象的单一性
很多老师认为教育理念更新的最终目标就是指向老师,只需要老师教育理念更新就行了。事实上,除了老师的教育理念要有创新,更重要的是帮助学生树立创新志向,发展创新思维,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教育。

二、走出教育理念创新误区
(1)用科学的教育理念引领科学的教学方法,并与教育实践有机结合。
(2)不断提高教师素质,特别是青年教师的素质是关键。教师从教过程即是学习过程,倡导实施老师职业生涯学习制甚至终身学习观念是社会教育创新最大的动力。

(3)在教学实践中进行教育理念的创新。
首先,善于总结。对自己的教育经验经常进行总结,能够促进对教育问题和教育规律的理解与把握,能够增强自己教育思维能力,特别是反思的意识与能力。
其次,善于利用理念约束与指导自己日常工作。坚持用教育理念作为我们日常教育言行的指南,约束着我们做与理念相符的事情。同时,在此基础上破旧立新,去追求更真更善更美的结论,追求更高的价值和更有效的手段。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当前学校教育面临着新形势、新挑战,我们应该抓住机遇,树立课改意识,更新教育理念,创新课堂教学,不断提升自身的教育创新能力,把学校教育水平迈向跟高的台阶。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10-30
教师的教学理念有温故而知新,举一反三,不愤不启的启发式,迁移,触类旁通等。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20-10-30
星云教育
北京信息科技大学副教授 优质教育领域创作者
关注
谢谢作者诚邀回答这个问题。

老师是园丁、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智慧的灯塔。这么多美好的字眼都送给了老师,是对老师的尊重,也是对老师的期望,更是对老师的高标准、严要求。我欣赏并推荐我的母校北京师范大学的校训“学为人师,行为世范”作为老师的教育理念。

学为人师

老师的基本职责是把人类历史积累的自己所教授学科知识以及其它知识的精华经过系统消化、吸收、归纳、整理后以恰当的方式传授给学生。

知识的传授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是一门艺术,也是一门学问。老师首先自己得知识渊博,对学科知识概念清晰,知识点精通,认识深刻,胸有成竹,融会贯通,才有可能给学生讲清楚、讲透彻。如果老师有一桶知识的话,能传授给学生的可能只有一碗,如果老师有一碗知识的话,能传授给学生的知识就可想而知了。

作为老师,自己平时得多读书、多钻研、多思考,掌握学科领域的最新知识和发展趋势,充分利用最新的教学手段,苦心钻研有效的教学方法,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让学生更容易掌握、理解知识。

行为世范

师者,为人师表,是做人的表率,是学生的楷模。一位老师知识不渊博也许可以原谅,还可以提高,但是道德上有瑕疵,那就是人格上的污点,很难洗刷掉。

作为老师,天天在学生眼前行走,一举一动,一言一行,学生看在眼里,记在心里,进而会起到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作用。孔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行。”说得就是老师言传身教的重要性。

近几年,经常在新闻中看到教师队伍的一些负面新闻,很多是有关师德的,比如打骂虐待学生、性侵学生、课堂发表不当言论、误导诱导学生等等。目前国家实行师德一票否决,师德出现了污点,可能就要终生离开讲台,从事其他岗位工作。

总之,作为老师,应该以渊博的知识传授学生,高尚的道德影响学生,真正做到学为人师,行为世范,把学生培养成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

以上就是我对这个问题的认识,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欢迎大家关注我@星云教育,一起探讨有关教育政策、教育资讯、教育理念、教育案例的那些事。

赞同81
2条评论
第3个回答  2020-12-31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肩负着为祖国的建设与发展培养人才的历史使命。怎样才能不辜负“人类灵魂工程师”这一光荣的称号,怎样才能完成党赋予的培养人才的责任,这是每个教师必须认真对待并要用实践作出回答的问题。
  我认为,好教师首先必须有敬业精神,要毕生忠诚党的教育事业。要做到这一点,就应充分认识教师工作的意义,从而深深地热爱教育事业。现代的时代是一个竞争激烈的时代。地区与地区的竞争主要体现为综合区力的竞争,综合区力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而人才的培养靠的是教育,靠的是教师兢兢业业的工作。只有深深地认识这一点,才能激发对教师工作的热爱,也才能把这种爱倾注到对学生的教育中去。教师的具体工作在于“传道、授业、解惑”,也就是说教师要通过自身的教学实践,给学生传授知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使学生懂得、各种事理。这就要求教师应具有“学而不厌,悔人不倦”来开拓学生的知识视野,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并在此基础上,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与此同时,教师要有崇高的理想,完善的道德情操,坚定的信念,顽强的意志品质,并用它们对学生进行浅够默化的影响和熏陶。这样,才能培养出祖国需要的,全面发展的,能适应竞争形势的有用之才。
  其次,必须热爱自己的教育对象——学生。教师应该是一位雕塑大师,能将一块坯材,用自己的思想与感情,将它雕塑成一件艺术精品。从本质上看,学生并不存在好与差之分,“差生”之所以“差”,原因在于他们潜能被种种主客观因素所束缚,而未得到充分的释放而已。来自学生自身的主观因素和来自客观的影响。主客观的因素,都会严重束缚学生内在潜能的发挥,都会成为学生健康成长与发展的障碍。正因如此,我们教师对这些所谓的“差生”,更应加备的关爱与呵护。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