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兴趣又叫求知欲,是指一个人对学习的一种积极的认识倾向与情趣状态。学生对学习有兴趣,则表现为学生总是带着喜爱的感情去学习、认识、探索、解答疑难,这就有利于学生提高学习积极性,帮助学生在学习中集中注意力,从而提高学习效率。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也曾经指出: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和光明的教育环境的主要途径之一。因而,在新课程标准下的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在教学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对语文学习的持久兴趣,激励学生不断处于较佳的学习状态之中,使他们对语文乐学、善学、会学,学而忘我,乐此不疲。通过近几年的语文教学,我认为培养小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帮助学生树立未来童识,确立主体意识现代教育必须面向未来,这是现代教育改革的方向,也是现代社会对教育的要求。作为基础教育的小学阶段,有必要对学生进行未来意识的熏陶。在教学中积极渗透未来意识,将会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教学中学生谈到自己的志向时,我在鼓励学生的回答和肯定志向的同时,进一步让学生讨论实现愿望需要哪些知识技能,使学生进一步明确了学习的重要性,更加坚定了长大以后能够出色地工作而努力学习语文的信心。在给学生讲周恩来总理小时候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故事,讲毛泽东主席少年时为了自己的将来去学习游泳锻炼意志的故事时,启发学生进一步思考:我们现在该怎样为实现理想而努力学习。这样的教学,不仅使学生受到极大的鼓舞,而且让学生真正领会到了现在学习与未来的关系,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让学生因为未来的希望而愿意不懈地尝试和持久的努力。要增强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还要让学生确立主体意识。学习是有目的,有意识的活动,要达到预期的目的或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其方式和途径并非自古华山一条道,而是条条大路通罗马。因而,教师要充分相信学生的理解里、判断力、自控力,相信学生的智慧、潜能、才情,要成为学生学习活动中的合作伙伴,要学会倾听,激励学生勇于表现自我,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张扬自我的个性,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去获得成功。这样才会使书上的知识融汇到他们的思想中去,也才会使学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增强他们的学习兴趣。二、把握良机,渲染课堂气氛(一)导入诱趣。一堂课的开讲,犹如小提琴演奏,弓一上弦,第一个音符就定下了乐曲的基调。导入是新课学习的第一环节,精心设计这一环节,让导入做到新、奇、异,使学生产生新奇感、惊异感,就能快速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望和探究兴趣。(二)赏析激趣。小学语文教材中的文章,多出自名家之手,文质兼美,字字珠玑。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去欣赏,去品味,去领略汉语文化的意在不言中雪上空留马行处的无穷乐趣,这不但能提高他们的鉴赏能力和语言感受能力,而且能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三)表演调趣。根据儿童形象思维占优势的心理特点,在语文课上适时设计简单的表演,既能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使每一位学生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语文学习中来,又调动了学生的多种感官,激活了学生的思维,极大地丰富了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和感受,并对语言的形象性有了切身的体会,在不经意中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如在教学《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一课时,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把学生带进故事情节,调动了学生的情感参与与认知活动,教学效果也就不言而喻了。(四)课件激趣。随着形势的发展,信息技术教育已进入我们的课堂。适时、巧妙地使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能在课文与学生之间迅速搭起一座桥梁,使学生快速进入角色。多媒体课件的引入,把抽象的语言文字符号化作了一幅幅精美的图片,变成一个个生动有趣的动画形象,符合语文学习的形象思维特点,就像给学生插上了思维的翅膀,学习语文的兴趣浓了,效率高了。例如:《鲸》这篇课文的教学难点是理解鲸的进化过程,我利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形象地展示了鲸的祖先→在陆地→在浅海→前肢和尾巴变成鳍的样子→后肢退化→鱼的样子,很轻松地突破了这个难点,取得了满意的效果。(五)竞赛促趣。心理学研究表明,竞赛能刺激学生为自尊好胜而奋斗的自我提高内驱力。苏霍姆林斯基也说过:兴趣的源泉在于运用。为了增强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给学生更多施展自己才能的机会,在课堂上恰如其分地开展学习竞赛,能促使学生已经形成的学习动机由潜伏状态转入活跃状态。如我们组织的朗诵、成语接龙、作文、讲故事等比赛活动,就能让学生在这比赛过程当中互相帮助,互相感染,进而共同提高水平,长久保持学习语文的兴趣。三、建立新型师生关系,重视师生情感交流现代教育观认为人的本性是积极的、向上的,具有生长与进取的潜力,教育的目的是开发人的潜能、促进人的健全发展,而传统的权威性的师生关系无疑会扼杀儿童的创造力与天赋。因此,要激发和维持学生的学习兴趣,我们必须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一)合作的师生关系合作的师生关系就是要求教师不要以教育者自居,不以强制的手段,如训斥、羞辱等方式来强迫学生服从老师的意志。强制性的教育很容易伤害儿童的自信心、自尊心,引起儿童对老师的反感甚至恐惧,也容易扼杀学生的学习兴趣。合作就意味着教师与学生在人格上是平等的。你不会学习,我来教你学习;你不愿意学习,我来吸引你学习则是我们现在的教育新观念。吸引就是使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让他们乐意参加到教学活动中来。合作的师生关系就要求教师要和学生进行平等对话。正如马丁·布伯所说:对话不仅是言语上的你来我往,而是寓于生活深处的具体体验。是对对方真诚的倾听和接纳,并在相互接受与倾吐的过程中实现精神的相遇、碰撞,达到相通,师生对话的核心是师生作为平等主体的坦诚相见,是师生双方共同在场的相互关怀和包容。对学生而言,对话能使他们处在积极、活跃、自由的状态中,能在对话中学习、领悟和生发出前所未有的体验,更重要的是在对话过程中拥有和体验着做人的尊严,享受着被人尊重的快乐,树立起学习和生活的信心,从而对学习语文产生更大的兴趣。(二) 互动的师生关系小学语文课堂是生与生、生与师互动的课堂。教师也应该成为学习的参与者,和学生一起研究,一起交流,一起提高。在这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进一步强化或者修正原有的教育观念与行为,学生也能在这互动的学习环境中增强自己的学习兴趣。(三) 融洽的师生关系融洽是指师生间的情感联系,爱是其中的核心要素。马克思说:爱,是生活深处一朵炽热的火花,如果你想感化别人,那你就必须是个实际能鼓舞和推动别人前进的人。教师要通过自己的言行传递给学生亲切、鼓励、信任、尊重的情感信息,要对学生各方面给予关注。爱是将教学中存在的师生的我和你的关系,变成了我们的关系。爱使教师与学生相互依存中取得心灵的沟通,共同分享成功的喜悦,分担挫折的烦恼。融洽的师生关系,是促进学生学习的强劲动力。因而,教师应多与学生进行情感方面的交流,做学生的知心朋友,把温馨的话语送给孩子,把热情的鼓励送给孩子,把无私的关怀送给孩子,让学生时刻感受到老师的爱,觉得老师是最值得信任的人,跟老师交流心得体会,达到师生关系的最佳状态。教师还要充分寻找学生的闪光点,给予鼓励,赋予他们真挚、纯真的爱,充分运用表扬的多种方式,引导学生体会学习语文的具体好处,进而让学生长久保持学习语文的兴趣。总之,语文学习,兴趣为先。如何更好地激发和拓展小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不仅关系到语文课堂是否活跃和教学效果的好坏,更是素质教育成功实施与否的衡量标准之一。作为当代小学语文教师,我们要以发展的眼光看待教学改革,积极应对教学中出现的种种问题,不断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让学生的知识取得能力发展与兴趣提高和谐统一地结合起来,体验学习语文的兴趣,激发学好语文的热情,对学生学好语文这门学科具有重要意义。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