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认为“包容”是人的一种心态,这只是片面的认识。一个人在社会交往中学会包容不是一件简单、容易的事情。包容是以社会道德观念做基石、以礼貌的形式对待和处理事物,是对“礼”的一种超越。但是所谓“包容”不是对任何事物都需忍让,不分青红皂白地容纳其存在,包容是有原则的。学会包容:不是无条件服从 人们对事物的认识不是一次完成的,而是在反复不间断的揣摩中结合自己的经历,同时考虑社会和谐的大局而得出并不断反复修正的结论。 例如,街道上人群密集,在走路时突然有人把你的鞋子踩掉了,你会采取什么态度呢?只要他人不是有意识地对你造成损害或伤害,都应以包容的心态去处理。 包容能反映一个人的处事胸怀,把小事变大,不但会使问题复杂化,更显得自己斤斤计较,给他人留下不好的印象。 学会包容还要考虑前提条件和对待事物的心态,这与迁就、无条件服从是有原则区别的。 在人际交往中,由于每个人所受的教育程度不同、社会环境影响不同、所参与的社会活动不同,所以,要想学会“包容”就要先学会“理解”,也只有学会理解他人才能做到“包容”。所以,“理解”与“包容”,一种是理智上的认识,一种是行为上的行动。二者融为一体、时刻注意尊重他人是包容,看大局而不去计较小节是包容,看法不一、意见不一更需要包容,有时对一些无知者的原谅与迁就也是一种包容,年长者对孩子的无知行为是另一种包容,这则说明包容会反映出不同的积极效果: 秩序——秩序畅通则人和气顺; 得理让人——让其有所悟,静等升华; 体贴下情——助长人品; 不直接批驳——以期和谐。 由此可见,社会中每一个人的存在都代表了某个群体、环境、条件、文化底蕴、文明程度、对事物的见解,不要用排斥的目光和行为去对待各种事物,学会包容,才能实现社会的和谐。
最重要是换位思考
包容是人生的财富.人生短暂、生命无常,同样是一辈子,有的人在不尽的愤恨和埋怨中挣扎着过;有的人在快乐幸福中沐浴着过.包容别人的过失,包容众生的错误,是人生最大的财富!万事都由因缘生,缘生缘灭、缘来缘去,人生本来就坎坷,岂能尽如人的意?我们何必怨天忧人?何必去痛苦烦恼?生气就是拿别人的痛苦来惩罚自己!难道不是吗?世界上人物各异,好坏并存,我们又何苦去唠叨世态炎凉、世风日下呢?“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万物都有其不足的一面,我们为何不以一颗火热的包容之心,来体察它的另一面呢?也许别人万恶不赦,但请不要抱怨,好坏善恶,自有公论.包容别人的过错,不是欣赏别人的过错,也不是成就别人去犯错、鼓励别人去犯错,而是允许别人的过错,让别人更好地改过,而不是对他的放纵.包容他人不等于放任其自流,那是不负责任的表现.一味地迁就、去包容,就是溺爱,是害人之举,若有人称此为“包容”,那就是对“包容”的一种玷污和歪曲!包容确实是一门精深的艺术,只有领略到了其中的滋味,行包容他人之举,真正地拥有那份广阔的心胸,那份坦然,那份自然,才是活出了真正的人生!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