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女子十八称什么

如题所述

在古代女子没有十八岁的直接称谓。

古代女子到16岁叫破瓜年华、碧玉年华,到了20岁叫桃李年华。

古代年岁的别称:

1.总角:

指童年。语出《诗经》,如《诗/卫风/氓》“总角之宴”,又《齐风/甫田》“总角兮”。以后称童年为“总角”。陶渊明《荣木》诗序:“总角闻道,白首无成。”

2.垂髫:

指童年。古时童子未冠,头发下垂,因而以“垂髫”代指童年。潘岳《藉田赋》:“被褐振裾,垂髫总发。”

3.束发:

指青少年。一般指15岁左右,这时应该学会各种技艺。《大戴礼记/保傅》:“束发而就大学,学大艺焉,履大节焉。”

4.及笄:

指女子15岁。语出《礼记/内则》“女子……十有五年而笄”。“笄”,谓结发而用笄贯之,表示已到出嫁的年岁。

5.待年:

指女子成年待嫁,又称“待字”。语出《后汉书/曹皇后记》“小者待年于国”。以后称女子待嫁的年岁为“待年”。《文选/宋文皇帝元皇后哀策文》:“爰自待年,金声夙振。”

6.弱冠:

指男子20岁。语出《礼记/曲礼上》“二十曰弱,冠”。古代男子20岁行冠礼,表示已经成年。左思《咏史》诗之一:“弱冠弄柔翰,卓荦观群书。”

7.而立:

指30岁。语出《论语/为政》“三十而立”。以后称三十岁为“而立”之年。《聊斋志异/长清僧》:“友人或至其乡,敬造之,见其人默然诚笃,年仅而立。”

8.不惑:

指40岁。语出《论语/为政》“四十而不惑”。以后用“不惑”作40岁的代称。应璩《答韩文宪书》:“足下之年,甫在不惑。”

扩展资料:

垂髫(tiáo)是三四岁至八九岁的儿童(髫,古代儿童头上下垂的短发)。总角是八九岁至十三四岁的少年(古代儿童将头发分作左右两半,在头顶各扎成一个结,形如两个羊角,故称“总角”)。

豆蔻是十三四岁至十五六岁(【出自】:唐·杜牧《赠别》诗:“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故特指女孩子十三四岁)。

束发是男子十五岁(到了十五岁,男子要把原先的总角解散,扎成一束)。弱冠是男子二十岁(古代男子二十岁行冠礼,表示已经成人,因为还没达到壮年,故称“弱冠”)。

而立是男子三十岁(立,“立身、立志”之意)。不惑是男子四十岁(不惑,“不迷惑、不糊涂”之意)。知命是男子五十岁(知命,“知天命”之意)。花甲是六十岁。古稀是七十岁。

耄(mào)耋(dié)指八十岁。鲐背之年指九十岁。期颐指一百岁。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年龄称谓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8-03-28
好像没有关于18的说法: 襁褓:不满周岁。 孩提:两至三岁。 始龀、髫年:女孩七岁。 始龀、龆年:男孩八岁 总角:幼年泛称。 垂髻之年:指儿童。 黄口:十岁以下。 幼学:十岁。 金钗之年:女孩十二岁。 豆蔻年华:女子十三岁。 志学:十五岁。 及笄:女子十五岁。 碧玉年华、破瓜之年:女子十六岁。 弱冠:二十岁。 桃李年华:女子二十岁。 花信年华:女子二十四岁。 而立:三十岁。 不惑:四十岁。 天命:五十岁. 耳顺、花甲之年:六十岁。 古稀:七十岁。 耄耋:八十、九十岁。 期颐:百岁之人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3-11-10
爱的深的伤的重
第3个回答  2018-07-17
古代女子十五成年,十八没有什么特别的别称
第4个回答  2013-11-10
佳人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