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做好应急管理工作

如题所述

提高应急管理能力的技巧:\x0d\x0a一、着力提高信息捕捉能力。应急管理工作人员要具有对突发事件信息及时感知、迅速捕捉的能力和素质;要有强烈的时间观念,做到眼疾手快,闻风而动,把握时机,迅速捕捉,不让突发事件信息从身边溜走;要收集、传送、反馈及时、客观、真实的突发事件信息,切实做到早发现、早报告,以利党委、政府领导把握指导处置突发事件的有利时机和工作主动权,尽快化解矛盾。否则,迟报、漏报和瞒报重要突发事件信息,必将影响上级党委、政府及时了解掌握重要突发事件信息,延误指导处置重大事件事故的最佳时机。\x0d\x0a二、着力提高研判能力。通过各种渠道收集来的预警性突发事件信息往往是初始、零乱、无序和彼此孤立的,这就需要应急管理工作人员分析研判出预警性突发事件信息真实情况和可能发展的趋势。因此,提高应急管理工作人员的综合分析研判能力显得尤为重要。要熟练掌握各种综合分析研判方法,这是提高综合研判能力的基本途径。应急管理工作人员研判水平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各种综合分析研判方法掌握的熟练程度,只有熟练掌握各种分析研判方法,才能确保研判的有效进行。提高研判能力,要在实践中摸索规律,积累经验。\x0d\x0a三、着力提高思维能力。应急管理工作人员要具有把握未知、预见未来的能力。应急管理工作人员为领导提供预警性突发事件信息和舆情,但从为领导当好参谋助手的角度来讲,必须“参”到点子上,“谋”到关键处。因为领导不仅需要及时掌握当前的动态,更需要了解今后的趋向,从而使决策有更为充分的依据。这就要求应急管理工作人员具有超前的思维能力,善于抓住苗头性的东西,小处入手,大处着眼,见微知著,见因知果,预知和把握未来,尽早向领导提供可能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使领导掌握决策的主动权,审时度势,预立于前,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x0d\x0a四、着力提高表达能力。应急管理工作人员要具有精于准确表述突发事件信息和应急评估分析报告的能力。首先,要客观反映,准确描述。反映问题要如实,一是一、二是二,不虚美、不隐恶,对事件的来龙去脉要交待清楚,突发事件信息和应对分析研判报告的要素齐全,主要内容不能遗漏,遣词造句要有分寸。这是保证准确描述的重要一环。其次,要简洁明快,惜墨如金。简洁不是简单,决不能将应该表达的内容省去。简洁就是要凝练。要提高表达能力必须在语言文字上下功夫,多精推细敲,练好过硬的基本功。要多看多思多写多练,拳不离手,曲不离口,勤于动笔;要善于借鉴,研读范文,学人之长,补己之短。\x0d\x0a五、着力提高现代化办公能力。应急管理工作人员要具有使用现代技术设备进行办公的能力。突发事件信息价值的重要一面就是时效性,因而突发事件信息的收集、加工、传递都必须在尽量短的时间内完成,这就必须借助于现代化办公设备和信息系统。必须加强学习,熟练掌握,娴熟应用,使应急平台在应急管理和突发事件处置中切实发挥作用。\x0d\x0a六、着力提高协调能力。协调是工作的手段,协调出积极性,协调出战斗力。作为具体执行的应急管理工作人员要确保突发事件信息渠道的畅通,确保各项工作的顺利进行,必须具有较强的协调能力,加强与各级各有关部门、单位应急管理工作人员之间的工作沟通、信息交流,缩短信息传递链条,协助领导有效组织、快速反应、高效运转、临事不乱,共同应对和处置突发事件。\x0d\x0a七、着力提高应急处置能力。当前影响公共安全的不利因素增多,应急管理工作基础比较薄弱,应急管理工作人员应对突发事件能力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因此,应急管理工作人员要多参加各类应急管理培训班,通过培训增强应急管理意识,熟悉掌握应急预案和相关工作制度、程序、要求等;要多参加各种应急演练,通过演练熟练掌握应急预案的各项操作规程;要多到基层调查研究,通过调查将基层鲜活的应急管理经验及时地总结出来,提高领导决策服务和应急处置能力。特别是基层应急管理人员,要提高突发事件隐患排查监管的能力和第一时间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为全面提升应急处置能力提供支撑。\x0d\x0a总之,应急管理工作人员应在工作实践中,勤学习、善思考、多总结,不断提高自己的应急管理工作能力。\x0d\x0a\x0d\x0a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9-10-06

应急管理工作的主要内容概括为五点:

1、应急预案

根据发生和可能要发生突发事件,事先研究制订的应对计划和方案。应急预案包括各级政府总体预案、专项预案和部门预案,以及基层单位的预案和大型活动的单项预案。

2、建立健全和完善应急预案体系

建立“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预案体系。所谓“纵”,就是按垂直管理的要求,从国家到省到市、县、乡镇各级政府和基层单位都要制订应急预案,不可断层,预案的层级越低,各项规定就要越明确、越具体,避免出现“上下一般粗”现象,防止照搬照套。

3、建立健全和完善应急管理体制。

建立健全集中统一、坚强有力的组织指挥机构,发挥我们国家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形成强大的社会动员体系。建立健全以事发地党委、政府为主、有关部门和相关地区协调配合的领导责任制,建立健全应急处置的专业队伍、专家队伍。

4、建立健全和完善应急运行机制。

建立健全监测预警机制、信息报告机制、应急决策和协调机制、分级负责和响应机制、公众的沟通与动员机制、资源的配置与征用机制,奖惩机制和城乡社区管理机制等。

5、建立健全和完善应急法制。

加强应急管理的法制化建设,把整个应急管理工作建设纳入法制和制度的轨道,按照有关的法律法规来建立健全预案,依法行政,依法实施应急处置工作,要把法治精神贯穿于应急管理工作的全过程。

扩展资料:

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提出了六项工作原则,即:以人为本,减少危害;居安思危,预防为主;统一领导,分级负责;依法规范,加强管理;快速反应,协同应对;依靠科技,提高素质。

“居安思危,预防为主”是应急管理工作的主要指导方针。

预防在应急管理中有着重要的地位。

应急管理也是同样的道理,最理想的境界是少发生不发生突发事件,不得已发生了那就要有力有序有效地加以处置。做到平时重预防,事发少损失,坚持和贯彻好这个方针是十分重要的。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应急管理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7-01-11
  应急管理工作中的关键环节,就是在突发事件发生、发展过程中,由内部和外部条件支配,出现一个或几个对整个事件和应对工作起到决定性影响的要素,必须在短时间内作出处置的重要环节。因此,能不能抓住关键环节,直接关系到突发公共事件处置的好坏。本文就此问题作以探讨。
  一、做好应急管理工作,关键要建立健全预警系统
  预警是公共突发事件处置工作的第一步,也是应急管理工作的关键。因为,预警能灵敏、准确地告示危险前兆,及时警示,作用在于超前反馈、及时布置、防患于未然,最大限度地降低由于事故发生对生命造成的伤害与财产损失。因此,建立健全预警系统就凸显重要,是做好应急管理工作的关键。首先,要确定风险来源,列举可能引发突发事件的现象或表象;其次,要分析应急事件,包括应急事件发生的频率、应急事件的影响力、应急事件管理的难度以及公众的关注度;第三,要确定应急事件的预防控制策略,根据应急事件的性质和社会对应急事件的承受能力,制定不同的应对策略。
  二、做好应急管理工作,核心要健全决策机制
 
应急管理工作是新形势下政府行使社会管理职能的一项重要内容,建立健全应急管理决策机制
,是提高应急管理决策水平的核心环节,是处置各类突发公共事件的科技支撑和技术依托,是科学、准确、及时处置应急事项和防范风险、减少损失的重要措施。因此,要通过各项制度性改革或创新举措,进一步完善危机决策机制,以提高决策系统的整合能力,强化应急决策信息、智囊及训练机构建设,加强有关部门及地方各级政府的决策组织体系建设。在风险来临之际,快速反应,科学应对,规范处置,全方位构筑危机决策系统及其组织架构,从而提高应急决策能力和效率。
  三、做好应急管理工作,中心要规范信息传播
  在突发公共事件发生、发展过程中,及时、准确、全面地向公众发布相关信息十分必要。既体现政府对公众知情权和切身利益的尊重,又为政府采取进一步行动打下舆论基础。不断改进应急信息发布机制,本着以人为本、对人民群众利益高度负责的原则传播信息,是政府做好应急管理工作的非常措施。因此,突发公共事件信息的发布必须坚持准确、及时、客观、公正、正确导向、有利于突发公共事件的平息等原则。建立标准统一的信息发布制度,明确公布不同类型突发公共事件预警和风险提示信息的标准、等级、时限、渠道、范围、技术分析、政策解释等,做到内容权威、体系完整、规范有序。
  四、做好应急管理工作,重心要保证物资供应
  物资供应是保证应急后勤支援的前提。建立完善的物资保障制度,保证充足的物资供应及收支的规范是做好应急管理、实施应急预案的基本保证和先决条件。因此,应不断加强应急物资计划的储备,包括医疗设备、急救器材、药品、血源、救护车辆、防护设施、生活物品、通信设备等。同时,应保证充足的应急资金,国家财政预算项目中应安排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预备性支出。
  五、做好应急管理工作,基础要坚持依法行政
  依法开展应急管理工作,是依法行政的重要内容。近年来,我国已制定了涉及应急管理的法律36件、行政法规37件、部门规章55件等。初步形成应急管理比较完备的法律体系,对保障应急管理科学、规范、有序起着重要作用。把应急管理的经验性做法和规律性认识,以法律法规形式予以规范和确认,有利于更好地指导应急管理工作,确保应急管理工作始终在法律轨道上运行。 因此,坚持依法行政,是做好应急管理工作的基础,是历史的需求,是时代的需要,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只有坚持依法行政,才能不断地提高应急管理工作水平,才能最大限度地减少国民财产的损失。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推荐于2017-12-16
  应急管理工作中的关键环节,就是在突发事件发生、发展过程中,由内部和外部条件支配,出现一个或几个对整个事件和应对工作起到决定性影响的要素,必须在短时间内作出处置的重要环节。因此,能不能抓住关键环节,直接关系到突发公共事件处置的好坏。本文就此问题作以探讨。
  一、做好应急管理工作,关键要建立健全预警系统
  预警是公共突发事件处置工作的第一步,也是应急管理工作的关键。因为,预警能灵敏、准确地告示危险前兆,及时警示,作用在于超前反馈、及时布置、防患于未然,最大限度地降低由于事故发生对生命造成的伤害与财产损失。因此,建立健全预警系统就凸显重要,是做好应急管理工作的关键。首先,要确定风险来源,列举可能引发突发事件的现象或表象;其次,要分析应急事件,包括应急事件发生的频率、应急事件的影响力、应急事件管理的难度以及公众的关注度;第三,要确定应急事件的预防控制策略,根据应急事件的性质和社会对应急事件的承受能力,制定不同的应对策略。
  二、做好应急管理工作,核心要健全决策机制
  应急管理工作是新形势下政府行使社会管理职能的一项重要内容,建立健全应急管理决策机制 ,是提高应急管理决策水平的核心环节,是处置各类突发公共事件的科技支撑和技术依托,是科学、准确、及时处置应急事项和防范风险、减少损失的重要措施。因此,要通过各项制度性改革或创新举措,进一步完善危机决策机制,以提高决策系统的整合能力,强化应急决策信息、智囊及训练机构建设,加强有关部门及地方各级政府的决策组织体系建设。在风险来临之际,快速反应,科学应对,规范处置,全方位构筑危机决策系统及其组织架构,从而提高应急决策能力和效率。
  三、做好应急管理工作,中心要规范信息传播
  在突发公共事件发生、发展过程中,及时、准确、全面地向公众发布相关信息十分必要。既体现政府对公众知情权和切身利益的尊重,又为政府采取进一步行动打下舆论基础。不断改进应急信息发布机制,本着以人为本、对人民群众利益高度负责的原则传播信息,是政府做好应急管理工作的非常措施。因此,突发公共事件信息的发布必须坚持准确、及时、客观、公正、正确导向、有利于突发公共事件的平息等原则。建立标准统一的信息发布制度,明确公布不同类型突发公共事件预警和风险提示信息的标准、等级、时限、渠道、范围、技术分析、政策解释等,做到内容权威、体系完整、规范有序。
  四、做好应急管理工作,重心要保证物资供应
  物资供应是保证应急后勤支援的前提。建立完善的物资保障制度,保证充足的物资供应及收支的规范是做好应急管理、实施应急预案的基本保证和先决条件。因此,应不断加强应急物资计划的储备,包括医疗设备、急救器材、药品、血源、救护车辆、防护设施、生活物品、通信设备等。同时,应保证充足的应急资金,国家财政预算项目中应安排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预备性支出。
  五、做好应急管理工作,基础要坚持依法行政
  依法开展应急管理工作,是依法行政的重要内容。近年来,我国已制定了涉及应急管理的法律36件、行政法规37件、部门规章55件等。初步形成应急管理比较完备的法律体系,对保障应急管理科学、规范、有序起着重要作用。把应急管理的经验性做法和规律性认识,以法律法规形式予以规范和确认,有利于更好地指导应急管理工作,确保应急管理工作始终在法律轨道上运行。 因此,坚持依法行政,是做好应急管理工作的基础,是历史的需求,是时代的需要,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只有坚持依法行政,才能不断地提高应急管理工作水平,才能最大限度地减少国民财产的损失。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