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满18是成年,古代人男生快要满十八叫什么?

如题所述

古代人男生快要满十八叫“舞象之年”。

舞象之年是古代男子15岁-20岁时期的称谓,是成童的代名词。原本是古武舞名。

出自:西汉 戴圣《礼记·内则》:“成童,舞象,学射御。”意思成童就是舞象,可以学射箭驾车

《疏》曰:“成童,谓十五以上;舞象,谓舞武也。”意思是成童就是十五岁以上,舞象就是古武舞。

扩展资料:

其他年龄称谓:

1、0岁

度:小儿初生之时。

赤子、襁褓:未满周岁的婴儿。

汤饼之期:指婴儿出生三日。旧俗小儿出生三日,设筵招待亲友谓之“汤饼筵”,也作“汤饼宴”、“汤饼会”。

2、1岁

牙牙:象声词,婴儿学语的声音。如牙牙学语,因亦指小孩过程子开始学话。

2、2岁

孩提:指初知发笑尚在襁褓中的幼儿。也有写作“孩提包”或“提孩”,孩提:指2——3岁的儿童。

3、8岁

总角:古代幼童把垂发扎成两结于头顶把头发扎成髻,形状如角,因而也用“总角”来代指人的幼童阶段。借指幼年。

在这里,“总”就是聚拢束结的意思。总角之交(幼年就相识的好朋友)。总角是八九岁至十三四岁的少年(古代儿童将头发分作左右两半,在头顶各扎成一个结,形如两个羊角,故称“总角”)。

始龀、髫年:女孩七岁。

始龀、龆年:男孩八岁。说明:根据生理状况,男孩八岁、女孩七岁换牙,脱去乳齿,长出恒牙,这时叫“龀”,“龆年”或“髫年”。

4、9岁

九龄:为9岁。

黄口:十岁以下。

指数之年:儿童九岁。

5、10岁

幼学:十岁。

外傅之年:儿童十岁。

6、12岁

金钗之年:女孩十二岁。

7、13岁

豆蔻:指女子十三岁。豆蔻是十三四岁至十五六岁(豆蔻是一种初夏开花的植物,初夏还不是盛夏,比喻人还未成年,故称未成年的少年时代为“豆蔻年华”)。

十三:为13岁。

舞勺之年:少年十三至十五岁。

8、15岁

及笄:笄[jī],本来是指古代束发用的簪子。古代女子一般到15岁以后,就把头发盘起来,并用簪子绾住,表示已经成年。“及笄”即年满15岁的女子。及笄:指女子十五岁。

结发:束发,扎结头发,古人男20岁束发而冠,女子15岁束发而笄,表示成年。男女成年的标志分别为“加冠”、“加笄”。

志学之年

束发:古人以十五岁为成童之年,把头发束起来盘在头顶。束发是男子十五岁(到了十五岁,男子要把原先的总角解散,扎成一束)。

及笄:女子十五岁。

舞象之年:少年十五至二十岁。

成童:十五或十五稍上的年岁。

9、16岁

二八:为16岁。

碧玉年华、破瓜之年:女子十六岁。

10、20岁

加冠:指二十岁。古时男子二十岁行加冠礼,表示已成年。加冠:指男子二十岁(又“弱冠”)。

结发:束发,扎结头发,古人男20岁束发而冠,女子15岁束发而笄,表示成年。男女成年的标志分别为“加冠”、“加笄”。

弱冠:古人二十岁行冠礼,以示成年,但体犹未壮,故称“弱冠”。指刚成年。指二十岁。弱冠:古代男子20岁叫作“弱”,这时就要行“冠礼”,即戴上表示已成人的帽子。“弱冠”即年满20岁的男子。后世泛指男子二十左右的年纪。弱冠是男子二十岁。

桃李年华:女子二十岁。

11、24岁

花信年华:女子二十四岁。

12、12、30岁

而立(而立之年)

始室:三十岁。

克壮:正当壮年。古代三十岁为壮。

半老徐娘:女子三十岁。

13、40岁

不惑(不惑之年)

14、50岁

艾:古称五十岁的人为“艾”。

半百、知天命、知命之年:知命之年,指五十岁

知命:是男子五十岁(知命,“知天命”之意)。“知命”是“知天命”的缩略语。

15、54岁

六九年:即五十四岁。

16、60岁

耳顺、耳顺之年、还历之年、花甲之年:均指60岁。

高龄:敬辞,称老人的年龄,多指六十岁以上。

花甲:天干地支配合用来纪年,从甲起,六十年成一周,因此称六十岁为花甲。

还历之年:指60岁。

下寿:古人以六十为下寿,下寿:指60岁以上。

耆[qi]:古称六十岁的人为“耆”。

耆[qí]艾:古代以六十老人为耆。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舞象之年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年龄称谓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9-18

古代男子十八岁可以称之为“舞象之年”,而不能叫做“弱冠”,因为古代男子在二十岁时才能称为“弱冠”,并要时行冠礼,即戴上表示已成人的帽子,以示成年。后世将“弱冠”泛指男子二十左右的年纪。舞象之年,是古代男子15岁-20岁时期的称谓,是成童的代名词,意思是也就是可以上战场了。原本是古武舞名。

扩展资料:

汤饼:出生三天,邀亲友吃汤饼。

初度:周岁。

生小:幼年。

总角:总,聚束;角,小髻,意为收发结之,即儿童的发髻向上分开的样子,俗称小丫角,因此称童年时代为「总角」。

垂髫:指童年。古时童子未冠,头发下垂,因而以“垂髫”代指童年。

始龀:龀,儿童换牙,即脱去乳牙长出恒牙。按生理常规,男孩八岁、女孩七岁时换牙,「始龀」便成了童

年的代称。

教数:9岁。

外傅:10岁,出外就学。

束发:束,捆,结之意,通常年十五岁始称成童。

古代年岁的别称。

舞勺:13岁。

及笄:指女子15岁。

舞象:男十五岁~二十岁。

待年:指女子成年待嫁,又称“待字”。

弱冠:指男子20岁。弱,弱小。

而立:指30岁。

不惑:指40岁。

强壮:指四十。

艾:指50岁。

花甲(耳顺):指60岁。

古稀:指70岁。

皓首:指老年,又称“白首”。

耄耋:指八九十岁

黄发:指长寿老人。

鲐背:指长寿老人。

期颐:指百岁。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年龄称谓

第2个回答  2019-11-27
中国人注重年龄称谓,尤其注重它的文化内涵。孔子说:“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后人便以此为训,称三十岁为“而立”之年等。古时男子20岁束发加冠才算成年称丈夫,唐初“四杰”之首王勃曾著文说:“等终军之弱冠……”后人便将20岁称作“弱冠”。大概是说刚刚成年,还不够成熟的意思吧。

  其实,年龄的称谓远不止这些,人从一出生,各个年龄段都有着不同的称谓:一周岁内称襁褓、婴儿;三岁以内为髫草、孩提;十岁以下为黄口、童子等。少年时期的称谓最多:什么豆蔻、志学、花季、趋庭,等等。进入老年,50岁称艾服、大衍、知非、杖家等,60岁叫花甲、耆叟,70岁叫古稀,八九十岁称耄耋,百岁为寿登期颐,又称人瑞。就连为老人祝寿亦有不同的城谓:60岁叫耆寿,77岁为喜寿,88岁为米寿,99岁为白寿,108岁为茶寿,等等,不一而足。

  古时候,以年长为尊,年轻人尊长者为“老前辈”,称自己为晚辈或后生,是一种文明礼貌的美德。纵使是帝王,若年幼即位,也自谦为“冲人”,意思是说自己还年轻,需要老人的扶持和帮助。东汉开国皇帝刘秀的儿子刘庄做皇帝后,对他的老师恒荣就十分敬重。恒荣每次生病,他都要亲自登门看望,并且一进恒府大街便下车步行,以示尊敬。恒荣去世,他不仅亲自赴丧送葬,还将首阳山南麓赐予恒荣作墓地。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在他登基的第二年冬,即在太学举行了养老大典。他把李躬委为三老,恒荣为五更。大典这天,皇帝亲自将三老和五更接到太学讲堂,并挽起袖管亲自为他们送献肴肉,拿酱来进食,拿爵来漱口,并说慢点吃,甭噎住。清朝乾隆年间,效法古人,由朝廷颁发诏令举办了两次“三班九老宴”,不分尊卑,畅论国是,同欢共饮,被后人传为美谈。(程勉学)追答

中国人注重年龄称谓,尤其注重它的文化内涵。孔子说:“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后人便以此为训,称三十岁为“而立”之年等。古时男子20岁束发加冠才算成年称丈夫,唐初“四杰”之首王勃曾著文说:“等终军之弱冠……”后人便将20岁称作“弱冠”。大概是说刚刚成年,还不够成熟的意思吧。   其实,年龄的称谓远不止这些,人从一出生,各个年龄段都有着不同的称谓:一周岁内称襁褓、婴儿;三岁以内为髫草、孩提;十岁以下为黄口、童子等。少年时期的称谓最多:什么豆蔻、志学、花季、趋庭,等等。进入老年,50岁称艾服、大衍、知非、杖家等,60岁叫花甲、耆叟,70岁叫古稀,八九十岁称耄耋,百岁为寿登期颐,又称人瑞。就连为老人祝寿亦有不同的城谓:60岁叫耆寿,77岁为喜寿,88岁为米寿,99岁为白寿,108岁为茶寿,等等,不一而足。  古时候,以年长为尊,年轻人尊长者为“老前辈”,称自己为晚辈或后生,是一种文明礼貌的美德。纵使是帝王,若年幼即位,也自谦为“冲人”,意思是说自己还年轻,需要老人的扶持和帮助。东汉开国皇帝刘秀的儿子刘庄做皇帝后,对他的老师恒荣就十分敬重。恒荣每次生病,他都要亲自登门看望,并且一进恒府大街便下车步行,以示尊敬。恒荣去世,他不仅亲自赴丧送葬,还将首阳山南麓赐予恒荣作墓地。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在他登基的第二年冬,即在太学举行了养老大典。他把李躬委为三老,恒荣为五更。大典这天,皇帝亲自将三老和五更接到太学讲堂,并挽起袖管亲自为他们送献肴肉,拿酱来进食,拿爵来漱口,并说慢点吃,甭噎住。清朝乾隆年间,效法古人,由朝廷颁发诏令举办了两次“三班九老宴”,不分尊卑,畅论国是,同欢共饮,被后人传为美谈。(程勉学)

中国人注重年龄称谓,尤其注重它的文化内涵。孔子说:“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后人便以此为训,称三十岁为“而立”之年等。古时男子20岁束发加冠才算成年称丈夫,唐初“四杰”之首王勃曾著文说:“等终军之弱冠……”后人便将20岁称作“弱冠”。大概是说刚刚成年,还不够成熟的意思吧。   其实,年龄的称谓远不止这些,人从一出生,各个年龄段都有着不同的称谓:一周岁内称襁褓、婴儿;三岁以内为髫草、孩提;十岁以下为黄口、童子等。少年时期的称谓最多:什么豆蔻、志学、花季、趋庭,等等。进入老年,50岁称艾服、大衍、知非、杖家等,60岁叫花甲、耆叟,70岁叫古稀,八九十岁称耄耋,百岁为寿登期颐,又称人瑞。就连为老人祝寿亦有不同的城谓:60岁叫耆寿,77岁为喜寿,88岁为米寿,99岁为白寿,108岁为茶寿,等等,不一而足。  古时候,以年长为尊,年轻人尊长者为“老前辈”,称自己为晚辈或后生,是一种文明礼貌的美德。纵使是帝王,若年幼即位,也自谦为“冲人”,意思是说自己还年轻,需要老人的扶持和帮助。东汉开国皇帝刘秀的儿子刘庄做皇帝后,对他的老师恒荣就十分敬重。恒荣每次生病,他都要亲自登门看望,并且一进恒府大街便下车步行,以示尊敬。恒荣去世,他不仅亲自赴丧送葬,还将首阳山南麓赐予恒荣作墓地。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在他登基的第二年冬,即在太学举行了养老大典。他把李躬委为三老,恒荣为五更。大典这天,皇帝亲自将三老和五更接到太学讲堂,并挽起袖管亲自为他们送献肴肉,拿酱来进食,拿爵来漱口,并说慢点吃,甭噎住。清朝乾隆年间,效法古人,由朝廷颁发诏令举办了两次“三班九老宴”,不分尊卑,畅论国是,同欢共饮,被后人传为美谈。(程勉学)

中国人注重年龄称谓,尤其注重它的文化内涵。孔子说:“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后人便以此为训,称三十岁为“而立”之年等。古时男子20岁束发加冠才算成年称丈夫,唐初“四杰”之首王勃曾著文说:“等终军之弱冠……”后人便将20岁称作“弱冠”。大概是说刚刚成年,还不够成熟的意思吧。   其实,年龄的称谓远不止这些,人从一出生,各个年龄段都有着不同的称谓:一周岁内称襁褓、婴儿;三岁以内为髫草、孩提;十岁以下为黄口、童子等。少年时期的称谓最多:什么豆蔻、志学、花季、趋庭,等等。进入老年,50岁称艾服、大衍、知非、杖家等,60岁叫花甲、耆叟,70岁叫古稀,八九十岁称耄耋,百岁为寿登期颐,又称人瑞。就连为老人祝寿亦有不同的城谓:60岁叫耆寿,77岁为喜寿,88岁为米寿,99岁为白寿,108岁为茶寿,等等,不一而足。  古时候,以年长为尊,年轻人尊长者为“老前辈”,称自己为晚辈或后生,是一种文明礼貌的美德。纵使是帝王,若年幼即位,也自谦为“冲人”,意思是说自己还年轻,需要老人的扶持和帮助。东汉开国皇帝刘秀的儿子刘庄做皇帝后,对他的老师恒荣就十分敬重。恒荣每次生病,他都要亲自登门看望,并且一进恒府大街便下车步行,以示尊敬。恒荣去世,他不仅亲自赴丧送葬,还将首阳山南麓赐予恒荣作墓地。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在他登基的第二年冬,即在太学举行了养老大典。他把李躬委为三老,恒荣为五更。大典这天,皇帝亲自将三老和五更接到太学讲堂,并挽起袖管亲自为他们送献肴肉,拿酱来进食,拿爵来漱口,并说慢点吃,甭噎住。清朝乾隆年间,效法古人,由朝廷颁发诏令举办了两次“三班九老宴”,不分尊卑,畅论国是,同欢共饮,被后人传为美谈。(程勉学)

中国人注重年龄称谓,尤其注重它的文化内涵。孔子说:“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后人便以此为训,称三十岁为“而立”之年等。古时男子20岁束发加冠才算成年称丈夫,唐初“四杰”之首王勃曾著文说:“等终军之弱冠……”后人便将20岁称作“弱冠”。大概是说刚刚成年,还不够成熟的意思吧。   其实,年龄的称谓远不止这些,人从一出生,各个年龄段都有着不同的称谓:一周岁内称襁褓、婴儿;三岁以内为髫草、孩提;十岁以下为黄口、童子等。少年时期的称谓最多:什么豆蔻、志学、花季、趋庭,等等。进入老年,50岁称艾服、大衍、知非、杖家等,60岁叫花甲、耆叟,70岁叫古稀,八九十岁称耄耋,百岁为寿登期颐,又称人瑞。就连为老人祝寿亦有不同的城谓:60岁叫耆寿,77岁为喜寿,88岁为米寿,99岁为白寿,108岁为茶寿,等等,不一而足。  古时候,以年长为尊,年轻人尊长者为“老前辈”,称自己为晚辈或后生,是一种文明礼貌的美德。纵使是帝王,若年幼即位,也自谦为“冲人”,意思是说自己还年轻,需要老人的扶持和帮助。东汉开国皇帝刘秀的儿子刘庄做皇帝后,对他的老师恒荣就十分敬重。恒荣每次生病,他都要亲自登门看望,并且一进恒府大街便下车步行,以示尊敬。恒荣去世,他不仅亲自赴丧送葬,还将首阳山南麓赐予恒荣作墓地。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在他登基的第二年冬,即在太学举行了养老大典。他把李躬委为三老,恒荣为五更。大典这天,皇帝亲自将三老和五更接到太学讲堂,并挽起袖管亲自为他们送献肴肉,拿酱来进食,拿爵来漱口,并说慢点吃,甭噎住。清朝乾隆年间,效法古人,由朝廷颁发诏令举办了两次“三班九老宴”,不分尊卑,畅论国是,同欢共饮,被后人传为美谈。(程勉学)

中国人注重年龄称谓,尤其注重它的文化内涵。孔子说:“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后人便以此为训,称三十岁为“而立”之年等。古时男子20岁束发加冠才算成年称丈夫,唐初“四杰”之首王勃曾著文说:“等终军之弱冠……”后人便将20岁称作“弱冠”。大概是说刚刚成年,还不够成熟的意思吧。   其实,年龄的称谓远不止这些,人从一出生,各个年龄段都有着不同的称谓:一周岁内称襁褓、婴儿;三岁以内为髫草、孩提;十岁以下为黄口、童子等。少年时期的称谓最多:什么豆蔻、志学、花季、趋庭,等等。进入老年,50岁称艾服、大衍、知非、杖家等,60岁叫花甲、耆叟,70岁叫古稀,八九十岁称耄耋,百岁为寿登期颐,又称人瑞。就连为老人祝寿亦有不同的城谓:60岁叫耆寿,77岁为喜寿,88岁为米寿,99岁为白寿,108岁为茶寿,等等,不一而足。  古时候,以年长为尊,年轻人尊长者为“老前辈”,称自己为晚辈或后生,是一种文明礼貌的美德。纵使是帝王,若年幼即位,也自谦为“冲人”,意思是说自己还年轻,需要老人的扶持和帮助。东汉开国皇帝刘秀的儿子刘庄做皇帝后,对他的老师恒荣就十分敬重。恒荣每次生病,他都要亲自登门看望,并且一进恒府大街便下车步行,以示尊敬。恒荣去世,他不仅亲自赴丧送葬,还将首阳山南麓赐予恒荣作墓地。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在他登基的第二年冬,即在太学举行了养老大典。他把李躬委为三老,恒荣为五更。大典这天,皇帝亲自将三老和五更接到太学讲堂,并挽起袖管亲自为他们送献肴肉,拿酱来进食,拿爵来漱口,并说慢点吃,甭噎住。清朝乾隆年间,效法古人,由朝廷颁发诏令举办了两次“三班九老宴”,不分尊卑,畅论国是,同欢共饮,被后人传为美谈。(程勉学)

中国人注重年龄称谓,尤其注重它的文化内涵。孔子说:“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后人便以此为训,称三十岁为“而立”之年等。古时男子20岁束发加冠才算成年称丈夫,唐初“四杰”之首王勃曾著文说:“等终军之弱冠……”后人便将20岁称作“弱冠”。大概是说刚刚成年,还不够成熟的意思吧。   其实,年龄的称谓远不止这些,人从一出生,各个年龄段都有着不同的称谓:一周岁内称襁褓、婴儿;三岁以内为髫草、孩提;十岁以下为黄口、童子等。少年时期的称谓最多:什么豆蔻、志学、花季、趋庭,等等。进入老年,50岁称艾服、大衍、知非、杖家等,60岁叫花甲、耆叟,70岁叫古稀,八九十岁称耄耋,百岁为寿登期颐,又称人瑞。就连为老人祝寿亦有不同的城谓:60岁叫耆寿,77岁为喜寿,88岁为米寿,99岁为白寿,108岁为茶寿,等等,不一而足。  古时候,以年长为尊,年轻人尊长者为“老前辈”,称自己为晚辈或后生,是一种文明礼貌的美德。纵使是帝王,若年幼即位,也自谦为“冲人”,意思是说自己还年轻,需要老人的扶持和帮助。东汉开国皇帝刘秀的儿子刘庄做皇帝后,对他的老师恒荣就十分敬重。恒荣每次生病,他都要亲自登门看望,并且一进恒府大街便下车步行,以示尊敬。恒荣去世,他不仅亲自赴丧送葬,还将首阳山南麓赐予恒荣作墓地。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在他登基的第二年冬,即在太学举行了养老大典。他把李躬委为三老,恒荣为五更。大典这天,皇帝亲自将三老和五更接到太学讲堂,并挽起袖管亲自为他们送献肴肉,拿酱来进食,拿爵来漱口,并说慢点吃,甭噎住。清朝乾隆年间,效法古人,由朝廷颁发诏令举办了两次“三班九老宴”,不分尊卑,畅论国是,同欢共饮,被后人传为美谈。(程勉学)

第3个回答  2019-09-18
我的还不够完善吗?
初度——指初生的年月时日。
襁褓--不满周岁。
总角——泛指幼年。
龆年--男孩8岁。
黄口--10岁以下。
舞勺之年——指十三至十五岁的少年。
舞象之年——指十五至二十岁的少年。
束发——指十五岁的男子。
弱冠——指二十岁的男子。
而立之年——指三十岁。
不惑之年——指四十岁。
知命之年——指五十岁。
耳顺之年、花甲、平头甲子、下寿、杖乡之年——指六十岁。
古稀、杖国之年、致事之年、致政之年——指七十岁。
杖朝之年、中寿——指八十岁
耄耋——指八十岁到九十岁。
鲐背——指九十岁。
期颐、上寿——指百岁。
双稀、双庆——指一百四十岁。
第4个回答  2019-09-18
0-1岁 孩提、襁褓
2-3岁 孩提
8岁 童龀[chèn]
9岁 九龄
13-15岁 舞勺之年
15 束发、成童、志学
15-20 舞象之年

现在满18是成年,古代人男生快要满十八叫什么?
古代人男生快要满十八叫“舞象之年”。舞象之年是古代男子15岁-20岁时期的称谓,是成童的代名词。原本是古武舞名。出自:西汉 戴圣《礼记·内则》:“成童,舞象,学射御。”意思成童就是舞象,可以学射箭驾车 《疏》曰:“成童,谓十五以上;舞象,谓舞武也。”意思是成童就是十五岁以上,舞象...

古代男的18岁都要举行成年礼,这个年纪被称为什么?
古代男子十八岁被称作“舞象之年”,这个时期是男子成童的代名词,意味着他们已经接近成年,可以开始学习战斗等技艺。通常情况下,舞象之年的男子还未到达“弱冠”的年纪,后者是指男子二十岁时的成年礼,即“冠礼”,标志着他们正式成为成年人。舞象之年的称谓源自古代的武舞,象征着青春与活力。在古代...

18岁的男生在古代又叫什么?
18、强壮之年——40岁 19、年逾半百、知非之年、知命之年、艾服之年、大衍之年——50岁 20、花甲、平头甲子、耳顺之年、杖乡之年——60岁 21、古稀、杖国之年,致高之年、致政之年——70岁 22、杖朝之年——男性80岁 23、耄耋之年——80-90岁泛称 24、鲐背之年——90岁 25、期颐—...

古代人男生快要满十八叫什么
18岁没有什么叫法 0:赤子 20弱冠,30而立,40不惑,50知天命,60花甲子,70古来稀,80耄耋之年 人初生叫婴儿,不满周岁称襁褓。2至3岁称孩提。7岁称韶年 20岁称弱冠。30岁称而立之年。40岁称不惑之年。50岁称知命之年。60岁称花甲或耳顺之年。70岁称古稀之年。80岁称杖朝之年。80至90岁称...

现如今无论男女18岁才算成年,那在古代男女成年各是多少岁?
”就是说男子到了二十岁即称“弱冠”。早在周朝,男子二十岁时要行成人礼,其仪式主要是加冠礼,还要加冠三次,表示有权力参与管理、报效国家、参与祭祀。为什么说“弱”呢?孔颖达解释说:“初加冠,体犹未壮,故曰弱也。”原来是指体格还不够强壮。在实行加冠礼的时候,男子还要把头发盘起来,做成...

现如今18周岁算成年,那古代多大才算成年?
中国古代男子20岁成人礼叫“冠礼”,古代女子满15岁结发,用笄贯之,因称女子满15岁为及笄。也指已到了结婚的年龄,如“年已及笄”。笄:束发用的簪子。古时女子十五岁时许配的,当年就束发戴上簪子:未许配的,二十岁时束发戴上簪子。

18岁古人称什么?
在古代,十八岁的少年通常被称为“少年”,并没有特定的称呼来区分这个年龄段的人。以下是一些古代对不同年龄段的称呼,以及它们对应的年龄段:- 不满周岁至两三岁:襁褓 - 女孩七岁:年 - 男孩八岁:龆年 - 幼年总称:总角 - 十岁以下乱滚:黄口 - 十三至十五岁:舞勺之年 - 十五至二十岁...

18岁的男生在古代又叫什么?
不满周岁:襁褓 婴儿:黄口 二三岁:孩提 七八岁:始龇 幼年:垂髫 幼年\\童年:总髫\\总角 童年\\少年:总发\\束发 女子十三四岁:豆蔻年华 女子十五岁(成年):及弈之年 男子二十岁(成年):弱冠 三十岁:而立 四十岁:不惑 五十岁:知天命 六十岁:耳顺\\花甲 七十岁:古稀 八九十岁:耄耋 百岁:期颐 ...

古时的成人礼是指?
成人礼就是在少男少女年龄满18岁时举行的象征迈向成人阶段的仪式。汉族的冠礼和笄礼古代的成年礼本意是为了禁止与未成年的异性通婚。冠礼是成年礼的一种高级和代表性形式,也可以说是对成年人婚姻资格的一种道德审查。即定日期。定在成人者生日(公历农历皆可)或对其有重要意义的日子。不过,春节、中秋节、清明节不适...

古代男子各个年龄段叫什么
男子形容年龄的古代称谓如下:0岁:初度、赤子、襁褓、汤饼之期。1岁:牙牙。2岁:孩提。8岁:总角、童龇、始龀、髫年、始龀、龆年。9岁:九龄、黄口、指数之年。10岁:幼学、外傅之年。12岁:金钗之年。13岁:豆蔻、舞夕之年。15岁:及笄、束发、舞象之年、成童、郑玄。16岁:二八、破瓜、...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