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I型钻石,又可依据含氮量的多少和氮存在的形式,分为Ia型和Ib型。
(1).Ia型钻石:含氮较多(0.1-0.3%),氮以小片状存在于钻石中。在紫外光照射下,常有蓝色荧光(有时有绿、黄、红等色)。不导电。占天然钻石的98%。
(2).Ib型钻石:含氮较少,呈分散状存在。萤光性同Ia型。不导电。天然钻石中极少,仅占0.1%。极大多数为人工钻石。
二.II型钻石,又依据含杂质成分分为IIa型和IIb型。
(1).IIa型钻石:不含氮或含氮极少。紫外光照射不发磷光。不导电。
(2).IIb型钻石:不含氮或含氮极少,但含有硼(B)。紫外光照射后发磷光。半导体。
在自然界,II型钻石数量极少。但是大块的(重达数百克拉以上)钻石都是II型。能导电的天然的蓝色钻石,都是IIb型。
由此可见,在自然界所见的钻石,极大部分是属Ia型;在自然界产出的蓝色钻石,是属IIb型。
重量(Carat)、颜色(Color)、净度(Clarity) 、和切工(Cut),是国际上用来鉴定钻石品质的4个标准,简称4C。除了重量外,其它三个C 都依照国际公认的钻石分级系统GIA来进行评判。
GIA是美国宝石学院 (Gemological Institute of America)的缩写,由Mr. Richard T. Liddicoat 于1953年创立,是全球珠宝业界最具规模,最被认同的珠宝钻石鉴定机构。GIA鉴定室所发的GIA证书,被公认是世界上最具公信力的证书。
净度分为六级,如下所示:
FL(Flawless) ,完全洁净级。钻石内外无任何缺陷。此级可容许在亭部有多余的小刻面,但小刻面从台面上看不到;可见到天然原生小晶面或解理面,其大小不超过腰围的宽度,或者没有使腰部不圆;内部有极微细小点,既然无色又不影响透视。
IF(Internally Flawless),内部洁净级。内部无任何瑕疵,表面有一点瑕疵。
VVS1(Very very slight included), 非常非常细微的内部瑕疵级。有极微小的瑕疵,只有从亭部可以观察到或表面有很小的瑕疵。VVS2与VVS1的区别在于VVS2有极小的绵装点及小毛茬等(基本上内部没有什么缺陷)。
VS1或VS2(Very slightly included),很轻微的瑕疵级。可以看到非常微小的瑕疵,能看清大小及位置。VS1及VS2的区别在于VS2可能有微小的绵状物及毛茬。
SI1及SI2(Slightly included) ,轻微瑕疵级。在十倍放大镜下可看到瑕疵。
I1、I2、I3(Inperfect) ,不洁净级。可以明显地看到瑕疵,有时也能清楚地看到明显的解理。
----------------------
重量(Carat)
钻石重量以Carat(克拉)计算。“克拉”作为重量单位最早来源于欧洲地中海边的一种角豆树的种子(稻子豆)。角豆树有一个奇特的现象,无论长在何处,它所结的果仁,每一颗重量均一致。在历史上这种果实就被用来作为测定重量的砝码,久而久之便成了一种重量单位,用它来称贵重和细微的物质。1907年国际上商定为宝石的计量单位,沿用至今。
1克拉=0.2克,因为钻石珍贵稀有,在计量上势必会需要更进一步的细分,故再将1克拉分成100分,比如,可以将一颗重0.18克拉的钻石称为18分。
---------------
钻石的颜色有很多种,一般我们会碰到无色、白色、淡黄色三种,色调的深浅直接影响到钻石的质量和价值。GIA将钻石颜色从D至Z分为23级,最白无色的为D级,黄色最深的则为Z级。
对于色级的鉴定主要依靠多看,需要经验的积累,一般掌握好I级的色级,高于I级是 越高越明亮,甚至晶莹,相对价值也就越高。低于I级则逐渐开始有微黄甚至黄色的感觉。等级不同,会有一定的差价,故在初次购买钻石的时候,建议购买含有GIA鉴定书的钻石,比较有保障。
--------------------
切工(Cut)
切工,即钻石切割和抛光的方式,是钻石加工最重要的一步。如果说颜色和净度都是自然形成的话,那切工则是人的杰作。只有经过精细的切工,才能拥有精确的刻面角度,才能反射、折射出最大量的光,真正成为闪烁耀眼的钻石。
鉴定切工主要依据钻石款式是否能尽显其美,角度与比例关系是否正确以及琢磨是否精细等。切工分级的主要评价指标有:台面百分比,冠部角度,底部深度百分比,腰部厚度,尖底大小尺寸,修饰度(抛光程度和对称程度)。
一般说来,台面百分比以55%~66%为最佳,冠部角度在30.7°~37.7°为最佳,亭部角度在40°~42°为最佳。
详细请看:
http://iask.sina.com.cn/b/119948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