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改革开放前的资料

要改革前的资料,在经济,文化,科技,外交这几个方面吧
急求~~~~~~~~~~~~~·有好的我还可以悬赏

文化:

文化教育事业成绩斐然。“文革”结束时基本实现了义务教育,教育经费投入最高曾达国民生产总值的5%,建立了上千所大专院校和完善的基础教育体系。

教育与工农群众相结合,注重素质教育,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学龄儿童教育负担很轻,升学率在发展中国家来说是很高的。这都表明了毛泽东对提高中国人民的整体素质的贡献和教育的高度平民化色彩。

经济:

改革开放前,半年实现财政收支基本平衡,三年恢复国民经济,被世人叹为奇迹。新中国成立之后,仅用短短半年时间,实现了财政收支基本平衡,解决了旧中国多少年来无法解决的金融物价问题。

改革开放前,仅用四年时间,完成了三大改造,引导全国人民走上社会主义道路。1953年1月至1956年12月,这是实行全面社会主义改造和进行有计划的经济建设阶段。

科技:

建立了规模庞大、涉及领域广泛的科研院所。建立了完善的工业体系。建国之初,中国除了东部和内陆中心城市的纺织和一些轻工机械外,根本没有值得一提的工业基础,甚至连灯油都要靠进口。经过二十多年的高速工业化,中国成功建立了完善的工业体系。到1975年,中国工业总产值增长了30倍。

扩展资料:

改革开放30年经济建设取得巨大成就,社会建设相对滞后;物质文明飞速发展,精神文明相对落后;资源开发步伐加快,生态保护相对缺失。主要表现在以下一些方面:

1、分配不公,差别过大。

从单一的按劳分配到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制度并存等等,极大地激发了人们的生产积极性。然而在实践操作中,把握分配话语权的阶层过于注重自身阶层利益,造成分配上的不公。

2、制度缺失,有规无矩。

邓小平曾说,制度建设更带有根本性。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我们的各项制度正在不断完备。笔者这里讲的制度缺失,并非是没有制度,而是指有制度不按制度办事。

3、基础削弱,潜伏危险。

在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工业化带来巨额利润的同时,吸走了农村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动力。千千万万农民进城打工,造就城市繁荣、工业崛起的同时,是农民弃田而去,出现农田荒芜、农村萧条的景象。

在高楼林立的城市里,又出现了一代“城市贫民”,他们工作不稳定,生活质量低劣,子女入学困难,基本权益得不到保障,造成了许多社会问题。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如何正确评价改革开放前后的两个30年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3-11-01
衣:改革开放前,由于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商品供应严重匮乏,人们买衣服要凭布票,且数量有限,色彩和样式单调。大家都穿着千篇一律的灰色中山装或蓝色解放装,被形容为“蓝色的海洋”。改革开放后,随着物质的丰富和思想的解放,人们的衣着变得丰富多彩,不少人穿上名牌服装或时装,服饰已不仅仅是御寒的工具,更是人们显示风度、展示个性的方式。 食:改革开放前,食物匮乏、单调,人们的营养严重不足,有些农村甚至没有解决最基本的温饱问题。改革开放后,十几亿人民的吃饭问题基本得到了解决。人们不但能“吃饱”,还要“吃好”,讲究营养均衡,粗细搭配,绿色食品等科学卫生的概念也日益深入人心。 住:改革开放前,人们的居住条件较差。改革开放后,不仅人均居住面积大,而且室内装修和居住环境也有明显的改善。 行: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交通条件有了明显的改善,铁路、公路和航线的增长都很快。 由于经济条件的好转和假期的延长,出门旅游的人越来越多,除乘火车外,乘坐飞机也不是稀罕的事了,开私人汽车出行的人也占一定比重。 用:改革开放前,代表着当时生活水平的“四大件”是缝纫机、自行车、手表和收音机。改革开放后,彩电、冰箱、洗衣机、空调、电话、电脑、手机已相当普及。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