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获得家长的支持

如题所述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对孩子的成长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学校教育需要家长的配合,班主任工作更需要家长的信任和支持。在教育过程中若能取得家长们积极配合,对学生的教育可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那么如何取得家长的信任和支持呢?下面我就结合一年来的班主任工作实践谈谈自己的一点体会。
一、作为班主任应有效地进行家访或电访(电话访问)。
对学生进行家访或电访是班主任工作的一部分,一般开学初班主任就要开展这—项工作。这项工作开展得好与否,很大程度上影响家长对班主任工作的信任与配合,也是班主任与家长共同商洽如何教育学生的一个好机会,更是班主任与家长相互了解的一个重要环节,有利于增强家长对班主任工作的信任。
这学期开学初我对班内35个同学进行了家访或电访。在家访或电访过戏中,着重在学生面前树立家长的威信,力求在家长心目中产生“若没有家长的配合,对子女的教育将会更困难”的感受。从而让家长有一种被重视的心理反应,锻长自觉地配合班主任开展工作。同时,在家长面前对学生提出明确的学习任务。在工作中,这35个同学若发生纪律问题,却能很好地取得家长的配合,对学生的教育效果也较明显。而没有进行过家访或电访的学生,若产生纪律问题,想取得家长的配合,却要另花一番功夫。
当然,对学生进行家访亦应注意如下几个问题:
1、不宜在学生出现问题时才去家访。在这学期的家访中,其中有十多个家长在我一踏入其家门就问我“是否其子女在学校犯了什么错误”。长期以来,班主任的家访工作有所失误——要不就是不进行家访,要不就是等学生犯错误时才匆匆忙忙向家长“汇报”。这样在家长心目中形成了一种错误的认识——小孩犯了错误时才来家访。我认为,家访是班主任工作的一部分,应该贯彻在每个学期的教育过程中。在家访时宜采取闲聊的方式进行,在日常交谈中取得应有的效果。不宜过于严肃,更不宜在学生出现问题时才去家访。
2、班主任宜个人进行家访,不宜多人集体家访。班主任在家访时,目的就为了了解学生在家庭中的表现和取得家长的支持,若班主任个人单独去进行家访的话更能取得家长的信任,若集体家访会给家长一定的心理压力,并且会给家长不良的感觉——这只不过是学校工作的一种形式。因此,得不到应有的效果。通过班主任单独的家访,能够与家长建立私人感情,从而取得家长的支持和理解。
3、家访时宜树立家长对孩子的信心。在家访中班主任宜与家长共同商洽教育学生的方法,树立家长对教育子女的信心。不宜过多地指出学生的错误,而削弱家长对子女的信。
二、认真筹备好家长会,充分发挥家长会的教育作用。
一般来说,每学期将会召开一次家长会。好好利用家长会的时间,可以大面积地争取家长对班主任工作的信任和支持。家长会是一次集中学生家长到校进行的一次会议,利用得好,可使家长在短时间内了解学校的各种教育意图和家长应配合学校工作的各个方面,同时也可对学生进行一次较全面的教育。当然,若组织不好,会提供让家长们集体发牢骚的机会。所以,在组织召开家长会时,班主任必须注意如下几点:
l、作为班主任,在召开家长会之前一定要准备好发言稿,最好将其当作一节“公开课”积极备课,严格确定主题内容。在这学期的家长会上,我事先思考了一些家庭教育存在的薄弱环节,选取了“家长应如何教育于女”的主题,同家长们共同探讨了有关教育子女的方法、经验,取得了非常大的效果2、班主任应该在家长会进行当中,控制好整个会议进程,不要让家长过多去发泄平时的不满,从而造成负面的影响,而对班主任工作产生不良的效应。这就要求班主任在控制议程中,多举些与主题有关的正面事例来引起家长的思考、讲座从而让家长达成必须想办法教育子女的共识。在这学期的家长会上,我针对本班某些家长如何教育子女而取得较好效果的典型事例加以介绍,使家长们有圈套的收获。
3、有必要的话,应该让学生与家长同时出席家长会。
对孩子的教育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必须通过家庭与学校相互协作才能取得好的效果。当然,除了上述的方法外,还有其他方式方法可以取得家长对班主任工作的信任和支持。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7-09-29
在工作中, “及时”二字很重要。我们发现问题,(例如,孩子打架,生病,精神状态不好……)要及时与家长交流,而不是等到幼儿园开家长会或开放日,或者等到其父母有空来接时才这样做。这样容易让家长误解甚至怀疑教师的动机与能力:原来我孩子这样那么久了,老师是不是不太关心他?是不是最近老是开始烦他这样了?而及时地去跟家长面谈,打电话交流,家长首先觉得教师真心为孩子着想,这样有什么话他更愿意告诉教师,倾听教师的建议。其实想要家长支持很容易,就是把你知道的,你正在做的,你认为对的教育理念、方式方法豪不保留地展示给家长,就像我们班的班级博客一样,每天下班前,我们都会把一天学习的内容和孩子们一天下来吃的午餐、点心和餐后水果,及孩子活动的照片等等,家长想知道的内容,都放在里面,让家长一目了然,在家就能系统地帮助孩子复习学过的内容,不像以前要是孩子回去讲个故事或者儿歌都不知道说的正确不正确,还能让家长了解到孩子的饮食,知道幼儿园的午餐是很丰富很科学的,博客交流中让我发现了很多普通而几乎没有引起我们老师关注过的家长的心情,更重要的是我们对他的孩子了解更多了。象这一类的家长在班上其实是很多的,他们往往是属于一种相对的弱势群体,易被忽视。为此,我们老师更应积极、主动的关注他们,经常的与他们保持联系,并注意沟通的方法交流的地点,以尊重为先,让他们感受到老师对他们孩子的关爱,以我们的真诚引得家长的合作。在这里也让我更深的体会到,与家长面对面的交谈是多么的重要,尤其是对那些“挑剔”的家长。我们是为孩子,家长也是为了孩子,它们会毫不犹豫地选择支持。由于教育目标的一致性,很自然的吧教师和家长的距离拉近,家园合作共育也就具有存在的基础。
  其二,简化语言。明确清楚地表达,易于家长理解。并且我们还考虑到幼儿的爷爷奶奶的年龄、经验、文化背景、思想观念等方面存在一定差距,而且他们的表达方式也有不同,因此面对这样的家长时,我们尽可能简化语言,并适时改变自己的语言表达方式和习惯,以对方能理解的方式表达意思,这样就使双方的沟通障碍尽可能地减少了。
  其三,运用反馈。家园沟通中有时出现的问题往往是由误解或信息的不准确造成的。所以在沟通过程中我们经常注意了解反馈信息,以减少问题的发生。我们通过问家长是否明白所说的话或询问有关该信息的一系列问题,以核实信息是否按原有的意图被接受。与家长口头沟通时,我们通过观察他们的眼睛及其他非言语线索,了解到他们是否在接受我们的信息。
  其四,抑制情绪。当家长由于某种原因产生情绪时,最好暂停沟通,直到恢复平静后再进行沟通。有时候家长为了孩子的事情对幼儿园有意见时,怒气冲冲地找到老师交谈,显然,在这种情绪不快的情况下的沟通是不会顺利的,在沟通过程中抑制我们的情绪,听其发泄等其恢复平静后再进行沟通实为良策。(如:步晨钰)
  其五,注意非言语提示。在沟通过程中我们注意自己的动作,确保它与语言相搭配并起到强化的作用。人们往往相信自己看到的而不愿信服口中所说的。每个家长都很关注自己的孩子,也很关注教师对自己孩子的态度,可以说教师的一举一动都左右着家长的视线,所以我们对自己的动作不能有半点疏忽大意,在沟通中,十分重视非言语提示的作用。
有家长的支持,才是真正的家园共育,教育效果才事半功倍。否则家园距离会越拉越大.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2个回答  2015-11-14
你是老师吗?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