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7-09-29
在工作中, “及时”二字很重要。我们发现问题,(例如,孩子打架,生病,精神状态不好……)要及时与家长交流,而不是等到幼儿园开家长会或开放日,或者等到其父母有空来接时才这样做。这样容易让家长误解甚至怀疑教师的动机与能力:原来我孩子这样那么久了,老师是不是不太关心他?是不是最近老是开始烦他这样了?而及时地去跟家长面谈,打电话交流,家长首先觉得教师真心为孩子着想,这样有什么话他更愿意告诉教师,倾听教师的建议。其实想要家长支持很容易,就是把你知道的,你正在做的,你认为对的教育理念、方式方法豪不保留地展示给家长,就像我们班的班级博客一样,每天下班前,我们都会把一天学习的内容和孩子们一天下来吃的午餐、点心和餐后水果,及孩子活动的照片等等,家长想知道的内容,都放在里面,让家长一目了然,在家就能系统地帮助孩子复习学过的内容,不像以前要是孩子回去讲个故事或者儿歌都不知道说的正确不正确,还能让家长了解到孩子的饮食,知道幼儿园的午餐是很丰富很科学的,博客交流中让我发现了很多普通而几乎没有引起我们老师关注过的家长的心情,更重要的是我们对他的孩子了解更多了。象这一类的家长在班上其实是很多的,他们往往是属于一种相对的弱势群体,易被忽视。为此,我们老师更应积极、主动的关注他们,经常的与他们保持联系,并注意沟通的方法交流的地点,以尊重为先,让他们感受到老师对他们孩子的关爱,以我们的真诚引得家长的合作。在这里也让我更深的体会到,与家长面对面的交谈是多么的重要,尤其是对那些“挑剔”的家长。我们是为孩子,家长也是为了孩子,它们会毫不犹豫地选择支持。由于教育目标的一致性,很自然的吧教师和家长的距离拉近,家园合作共育也就具有存在的基础。
其二,简化语言。明确清楚地表达,易于家长理解。并且我们还考虑到幼儿的爷爷奶奶的年龄、经验、文化背景、思想观念等方面存在一定差距,而且他们的表达方式也有不同,因此面对这样的家长时,我们尽可能简化语言,并适时改变自己的语言表达方式和习惯,以对方能理解的方式表达意思,这样就使双方的沟通障碍尽可能地减少了。
其三,运用反馈。家园沟通中有时出现的问题往往是由误解或信息的不准确造成的。所以在沟通过程中我们经常注意了解反馈信息,以减少问题的发生。我们通过问家长是否明白所说的话或询问有关该信息的一系列问题,以核实信息是否按原有的意图被接受。与家长口头沟通时,我们通过观察他们的眼睛及其他非言语线索,了解到他们是否在接受我们的信息。
其四,抑制情绪。当家长由于某种原因产生情绪时,最好暂停沟通,直到恢复平静后再进行沟通。有时候家长为了孩子的事情对幼儿园有意见时,怒气冲冲地找到老师交谈,显然,在这种情绪不快的情况下的沟通是不会顺利的,在沟通过程中抑制我们的情绪,听其发泄等其恢复平静后再进行沟通实为良策。(如:步晨钰)
其五,注意非言语提示。在沟通过程中我们注意自己的动作,确保它与语言相搭配并起到强化的作用。人们往往相信自己看到的而不愿信服口中所说的。每个家长都很关注自己的孩子,也很关注教师对自己孩子的态度,可以说教师的一举一动都左右着家长的视线,所以我们对自己的动作不能有半点疏忽大意,在沟通中,十分重视非言语提示的作用。
有家长的支持,才是真正的家园共育,教育效果才事半功倍。否则家园距离会越拉越大.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