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将法学专业列成“失业”专业,认为法律人才已经饱和,毕业即失业。其实我国的法律人才远远不够,特别是精通外语、精通知识产权保护、精通国际贸易规则的人才极为短缺。另外精通各个专业的法律人才非常稀缺,比如懂医学,专门从事医疗事故纠纷的律师、懂工程,专门从事建筑领域纠纷的律师、懂会计,专门从事经济领域的律师等等。
国外的法律专业没有本科阶段,只有完成本科学习的学生才有资格学习法律,这就说明法律是一个必须和其他专业结合的学科。但是,在我国由于现在大学的专业设置,法律人才主要是本科学历,因此,低层次的只会法律不懂专业的毕业生确实遇到了就业的困难。
今年,延续十几年的司法考试改成了‘法律职业资格’考试,从司法部制定的《2018年国家统一法律职业资格考试大纲》的考试性质和测试目标中的内容来看,一些岗位必须由通过法考的人员担任。这是国家机关法治建设的必然要求,也是国家行政机关机构改革的前奏,为更好地建设法治国家准备人才。
从考试大纲可以看出,从现在起,不仅初任法官、检察官、律师、公证员需要通过法考,下列的岗位也必须通过法考:
① 初次担任法律类仲裁员
② 行政机关中初次从事行政处罚决定审核的公务员
③ 初次从事行政复议的公务员
④ 初次从事行政裁决的公务员
⑤ 初次担任法律顾问的公务员
就是说每个有行政处罚权的行政机关,从事行政处罚决定审核、行政复议、行政裁决和法律顾问的公务员必须通过法律资格考试。所以,诸如公安、税务、水务等各个有行政处罚权行政机关的公务员,除需要参加公务员考试外还必须通过法律资格考试。
再从法律资格考试报名资格来看:
“具备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法学类本科学历并获得学士及以上学位,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非法学类本科及以上学历并获得法律硕士、法学硕士及以上学位,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非法学类本科及以上学历并获得相应学位且从事法律工作满三年。”
说明了法学类毕业生的优先地位是毋庸置疑的,完全排除了毕业不满三年的其他学科毕业生的竞争。
从报名资格到就业岗位的增加,法学类的学生有比其他专业更好的就业前景。
作为一名法律硕士研究生,对于这个问题我想分享一下自己的切身感受。
首先我想说一下,法学毕业生就业的主要方向有以下几个:考研、考博;公务员;专职律师;企业法务。当然,如果不局限于从事与所学专业相关的工作,那么你的选择可以更多。
一、公务员
每年大量的法学专业毕业生都会选择参加国考、省考以及其他公务员招录考试。众所周知,公务员的考取难度相当之高,同一个岗位数以千计、万计的人同时竞争。所以,据我了解,身边考取公务员的同学均集中在基层法院、即便是国家公务员,往往也是所在市县的国家公务员。这里,谈到的仅仅是一个普遍现象,也不排除身边确实有顺利考取中央部委的国家公务员的少数同学。
二、专职律师
法学专业的毕业生,如果立志与从事法律相关工作,法考是你无法避免的一大难题。如果毕业时顺利通过法考,那么律师也是一个你可以选择的就业方向。据本人了解,身边已有学长成功入职北京市大成律师事务所。但是,作为一个初出茅庐的律师、律师助理,刚刚入职的你,可能会觉得律师难做、案源难找。相信每一个法律专业的同学,都听过这样一句话,律师穷三年。这也是律师起步的现状,前期确实十分艰难,可能需要三年甚至五年才会有所起色。不过令人欣喜的是,如果你去观察那些在律师行业摸爬滚打很多年的老律师,你会发现律师这一职业的未来,还是值得期待的。
三、企业法务
除上述就业途径外,很多法学专业毕业生也会选择企业法务。我大学室友,就选择这一就业方式,从目前的就业状况来看,也是十分不错的。对于广大法学毕业生而言,企业法务也是一个可以考虑的选择。
四、考博
如果对学术充满热情、立志于从事学术研究,考研、考博会是你实现理想的必经之路。
接下来,我想谈一下就业难度的问题。多年以来,法学专业一定在最难就业排行榜中,排名靠前。这一现象,导致很多人,谈法色变,甚至有,劝人学法,天诛地灭的说法。可是,我们不妨冷静下来,就业难,难的仅仅是法学专业吗?显然不是。每年成百上千的毕业生,无论何种专业,无疑都渴望找到一份满意的工作,就业人口基数大,工作岗位确是有限的,所以各行各业的就业均是存在一定难度的。
所以,想要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或者说不被淘汰,就需要你本人更多的付出和努力,提高自身竞争力,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才能在就业的浪潮中顺利上岸。
谢谢您的提问,希望我的回答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