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至三朝雾,出门要摸路。(多雨)
半夜无星,大雨快临。
雨前麻花(小雨)落勿大,雨后麻花落勿停。
过了小满十日种,十日不种一场空。
夏至未来莫道热,冬至未来莫道寒。
小暑风不动,霜冻来的迟。
立夏东风到,麦子水里涝。
粮食冒尖棉堆山,寒露不忘把地翻。
雨打黄梅头,四十五天无日头,雨打黄梅脚,车水车断黄牛脚。
端午落雨还好熬,初六落雨烂脱瓦。
月着蓑衣,天要下雨。
虹高日头低,明朝着蓑衣;虹低日头高,明日晒得背皮焦。
东风急溜溜,半夜雨稠稠。
早晨落雨饭后停,饭后下雨不得晴。
小暑起燥风,日日夜夜好天公。
八月南风二日半,九月南风当日转,十月南风转一轮。
大暑到立秋,积粪到田头。
天上起了鲤鱼斑,明天晒谷不用翻。
东南风,干松松;东北风,雨祖宗。
清明晴,六畜兴;清明雨,损百果。
农谚流传相当久远,不少古书上已有记载。农谚讲的是农业生产。广义的农业生产包括农、林、牧、副、渔五业,农之中还包括农作物、果蔬、蚕桑等,这些内容在农谚中都有。再说,农业生产离不开土壤、肥料、水分、温度以至于季节、气象、气候条件,这些方面在农谚中占有大量内容。农业生产又是由人在进行的,因此农谚中还有很多内容离不开人与人的关系,经营管理的经验等。
农谚的句子比较精炼朴素,但是把大量的农谚加以排以分析,就可以发现农谚的句子也相当错综复杂。先就每句的字数看,据笔者就全国农谚15823条(约36万字)的分类统计, 最少的是3字一条,最多的是196字一条。
农谚的地域性,实际上反映了农业生产的地域性。例如不同地区作物种类不同,播种、收获季节不同等等。浙江农谚:“麦黄种麻,麻黄种麦”,陕西农谚则为“麦黄种糜,糜黄种麦”,这是作物因地域而不同。华北农谚“七金、八银、九铜、十铁”,“秋收不耕地,来年不能定主意”,这是反映北方冬季休闲、一年一熟耕作制的,在南方就不是这样,浙江农谚“草子种三年,坏田变好田”,“烂冬油菜旱冬麦”,反映浙江地区冬季不是种绿肥,就是种大小麦、油菜以及蚕豆、豌豆等,很少休闲,更没有七月八月就耕地准备过冬的。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1、雨前麻花,小雨落勿大,雨后麻花落勿停。
2、腊雪不烊,种田人饭粮;春雪不烊,断脱人肚肠。
3、五月端午晴,烂稻刮田膛。
4、雷打立春节,惊蛰雨不歇;雷打惊蛰后,低地好种豆。
5、桃花落在尘土里,打麦打在泥浆里;桃花落在泥浆里,打麦打在尘土里。
6、有水才有谷,无水守着哭。
7、棉花云,雨快淋,缸爿云,晒死人。
8、作物不好胡搭配,乱点鸳鸯要吃亏。
9、人靠饭养,稻靠肥长。
10、雾里日头,晒破石头。
11、夏至三朝雾,出门要摸路。
12、东方日出白,就要有风发。
13、日落西北满天红,不是雨来就是风。
14、西风刹南脚,泥头晒勿白。
15、未秋先秋,踏断蛮牛。
16、早晨落雨饭后停,饭后下雨不得晴。
17、要知明天热不热,就看夜星密不密。
18、水库是个宝,防旱又防涝。
19、八月南风二日半,九月南风当日转,十月南风转一轮。
20、麦秀寒,冻煞看牛囝。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