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个回答 2019-09-30
教学质量的提高,关键是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因此,学校要把“构建有效课堂”当作抓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并通过教研活动、检查考评、总结汇报等一系列措施,切实把课堂抓出成效,使之成为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教师要根据各年级、各学科学生的基础和特点,制定教学目标,使“向40分钟要质量”真正落实到每一堂课,充分发挥课堂的主渠道作用。
加强课堂管理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一是把功夫下在课前。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仔细备课,必要时采取集体讨论的方式备课。二是把力量放在课内。教师要尽可能做到让每堂课都优质高效。三是把补困加在课后。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不放弃任何一个学生,不仅要帮助学困生解决学习上的疑难问题,而且要帮助他们解决思想问题。建议采取如下措施:建立学困生成长档案;任课教师对任课班中的学困生做到心中有数,分层次教学;教师利用课余时间对学困生进行个别辅导;经常与学困生谈心,鼓励他们克服心理障碍,并及时对他们的点滴进步给予肯定和鼓励。四是精选课堂教学例题、习题、作业题。我们要求教师对课堂教学的例题、习题和学生作业题做到精选精改,注重效率。不仅要认真抓好备课、上课、布置与批改作业等教学工作的各个环节,规范教学行为,而且要提高教师的教学意识,抓好教学反思,使教师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参与者和引导者。
第2个回答 推荐于2016-02-01
一、善于组织教学
这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前提条件.一堂课,就是教师导,学生演,师生共唱一台戏.搞好组织教学的根本在于教师的热情、亲切合富有吸引力的教学艺术。
二、改进教学方法,教会学生学习方法
过去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那种“注入式”的教学模式使学生所学知识死,能力低,产生厌学情绪,而未来的知识经济社会是一个终身学习的社会,传统的教学方式已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要求,所以一定要改变教学方法,让学生学会学习,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在基础教育阶段,学生的学习过程首先是教学生好学、乐学、善学的过程.教师应充分利用电教化教学手段,创造学习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积极主动地思考问题,使学生热爱教学活动。
三、加强辅导,转化差生,调动学习积极性
在基础教育中,“差生”是无校不在,无班不有.要想大面积的提高班级的教学质量,必须抓好“差生”的转化工作.作为人师我们应有意识地缩小与“差生”之间的心理距离.每个人都有自身的长处和优点,作为差生也不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