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做新课改形势下的新型语文教师

如题所述

一、转变陈旧的思想观念,实现教学重点的迁移
  “培养能力”是素质教育的关键所在,许多知识渊博的语文教师和专家在这方面做了许多有益的探索,总结了宝贵的经验,但是,从大的方面来看,那些经验还没有得到有效的推广,由于种种局限,大部分教师至今仍然无法从传统语文的教法中挣脱出来,有的在“教无定法”的借口中,走着自由散漫、我行我素的道路;有的则随大流,缺乏创新意识,没有改革精神,口头上抱着对学生认真负责的态度,呕心沥血地搞着题海战术,但勤奋的工作态度,换来的却是费时费力而收效甚微的结果。要改变这种现状,关键是实现教学重点的转移,这样学生才能真正提高语文水平,提高写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分析理解能力,如果不能实现这个转移,那就既不能提高学生素质,更不能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
  新时代呼唤新型语文教师努力做到以下三个方面:
  (一)确立学生主体地位,防止课堂流于形式
  (二)能够发现生活情趣,善于与学生沟通互动
  (三)紧跟时代潮流,做到与时俱进
  二、树立大语文教学观思想,建构新型师生关系
  (一)建构“我―你”平等新型师生关系
  大语文教学观念,首先要对师生关系重新进行定位。我们建立一种以师生和谐平等为基础的新型师生关系。
  从大语文教学角度来说,建立新型的“我―你”师生关系,不仅是语文教育改革成功的关键,也是语文教育所应承担的职责。因为相较于其他学科,语文对学生精神的陶冶、心性的提升有着其他学科无法替代的优势。语文教学内容为师生交往提供了丰富的对话情境,也为学生精神发展提供了具有“生长”与“迁移意义”的肥沃土地。在“我―你”关系中,教师对学生不同思想、不同见解的宽容与支持。教师在这种关系中的作用也不再是知识的传授者,而是学生发展的促进者和引导者,教师的作用就在于创设对话情境,并将对话引向深入,并最终通过对话与协商达到知识的传递与巩固。
(二)授人以鱼更要授人以渔
  传统的教学目的是传授知识,实现这一目的的方法就是教师教知识,学生记知识,这对教师来说,只要具备知识即可胜任;对于学生来说,只要加强记忆即能达到目的。殊不知,那些知识一旦离开了活生生的生活语境就成了没有生命的死东西,只有把那些知识在生活语言中灵活应用,才能转化为实际的能力,因此改变教学方法,也就成了语文教师另一个义不容辞的责任。要做到这一点,首先就应该树立大语文教学思想,走开放之路,把学生无处不有、无处不在的语言学习与实践纳入语文教学之中,使语文教学形成以课堂为中心,向学生生活的各个领域延伸。开辟学生于生活中学习语文的多种渠道教育体系,这就要求老师不仅传授知识,而且要教给学生如何应用知识。在语文教学中教师不仅仅授学生以“鱼”,更重要的是授学生以“渔”,这就要求语文教师不能再只是一个具备一定知识的人,还应该是一个会传播知识的播种机,是一个会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发动机。
  (三)将课堂教学融入时代的大环境
  我们面对的中学生,他们往往具有极强的现代意识,而我们语文教材中那些具有权威性的名家名篇,往往又因为年代久远,远离现代化的生活,这不仅增加了学生理解教材的难度,而且使学生对教材产生一种本能的抵触和隔膜,以致排斥,从而使语文教学的效果大打折扣。要改变这种状况,就必须把每一节课都融入时代生活的环境之中,创造一个充满时代精神与现实气息的大语文教学环境,才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课堂之外的世界很精彩,如果把教材上的内容向教材外延伸,和火热的、充满生机的现实生活接轨,就可以无限制地扩大教材的容量――五彩缤纷的电影电视,眼花缭乱的报纸杂志,浩如烟海的各类书籍,都可以作为我们语文教材的辅助与补充。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无其他回答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