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铁企业成本控制方法探讨
钢铁工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在我国的经济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钢铁工业又是典型的资源消耗型产业,对原料、燃料以及能源动力的消耗十分巨大。因此,如何控制生产成本,对钢铁企业来说十分必要。最近几年来,我国钢铁企业发展很快,许多企业都取得了非常不错的经济效益,但其中很大的原因是由于我国整体国民经济迅猛发展,对基础工业产品的强劲需求造成的。随着国家宏观经济调控的进行,市场环境已经逐渐变得非常苛刻。在这种情况下,如果钢铁企业不能十分有效地控制生产成本,优化产品结构,将会很快被市场所淘汰。因此,如何搞好成本管理,是现阶段我国钢铁企业举足轻重的一项工作。
钢铁企业成本管理现状与特点
首先我们来看看钢铁企业的成本管理存在哪些问题,只有分析了问题所在,才能对症下药,找出解决方法来。我国的钢铁企业,尤其是一些中小型钢铁企业,在成本管理中普遍存在下列问题:基础工作不扎实,例如:在能源介质的计量工作中,由于计量不准确,从而造成很大的浪费;市场采购部门没有实行优质优价的管理,从而不能有效地控制大宗原燃料采购价格,造成采购成本上升;由于核算手段的问题,按产品大类核算成本,成本核算不够精细,且不能及时反馈生产成本,造成信息滞后,影响管理决策;一些回收物资循环利用却不计成本,人为调节成本,如:各种返矿、自产废钢,工厂管理人员由于计量手段问题,不能分开计量,有的认为是内部循环而根本不计量等等;改判的控制标准不严格,很随意地就把高等级的钢种改判成低等级的钢种,从而造成核算的数据扭曲失真,为成本决策分析提供错误的数据。钢铁企业的成本管理,相比其它行业来说,有一些本身的特点。比如:原燃料价格波动大,对成本的影响非常显著;每个工序的产品生产过程时间短,客观上要求及时反馈成本信息;各道工序都有副产品产生,在核算时要求按多种方法分离副产品成本;烧结、炼铁、炼钢、轧钢等生产环节中,均有回收物资,如:返矿、水渣、废钢、冷料等,这些回收物资中有些是要循环耗用的,在成本核算上要求冲减上道工序(产出工序)成本,增加下道工序(耗用工序)成本;普遍实行两级核算体制,分厂进行责任成本核算,总厂汇总后进行价差还原;分析影响成本的多种因素,尤其是质量因素。
正确把握和利用这些特点,对搞好钢铁企业的成本管理工作,非常重要。
钢铁企业成本控制的关键因素
在分析了问题和总结了特点后,就明确了大的方向,在钢铁企业的成本控制中,以下几个领域是重点环节:
1.控制大宗原燃料成本。原燃料成本在钢铁产品成本中占的比重非常大,许多企业达到70%-80%,这就要求我们,在成本控制中,首先要紧抓原燃料成本不放。
2.控制炼钢成本。对于钢铁企业来说,整个生产过程可以大体上分为铁前和钢后两个阶段,铁前阶段除焦化存在多品种以外,一般都是单品种核算,从钢后的炼钢阶段开始,要求分钢种进行成本核算,有许多企业(如:一些电炉炼钢)还要求分炉号、规格、技术标准等等,这不仅仅是一个成本分配的问题,还是一个管理控制的问题。所以,炼钢成本是整个钢铁企业成本控制的重点环节。
3.重视物流成本。由于钢铁企业的生产流程比较长,成品的生产过程经历了铁前的焦化、烧结、炼铁,和钢后的炼钢、轧钢、锻钢、热处理等工段,各生产工段之间的内部物资流动非常频繁,如:厂内搬倒、吊运、维检、运输等,内部物资流动从财务的角度去看,必然伴随着价值的流动,另外,钢铁企业还有一些动力、制氧、白灰等辅助性的生产工段,这些辅助性的工段和其它工段之间也存在着看不见的价值流动和转移。所以,其整个价值流动是非常复杂的,控制好内部物流成本,也是做好钢铁企业成本管理的重点领域。
成本控制从何做起?
钢铁企业的成本控制,主要分为预算控制和价格控制。
对于预算控制,其步骤主要有:
首先,把成本费用按其性质划分为固定费用和变动费用。
其次,根据企业上年度指标完成情况或同行业的经济状况,制定本年度的成本预算。钢铁企业的成本预算是以弹性预算的形式出现,不同的预算指标对应不同的产量规模。一般情况下,对于变动费用,如:各种原燃料的消耗,要制定其单耗标准,而对于固定费用,比如:工资、折旧费等,则按分厂或车间工段制定年度或月度总额指标。
最后,在实际执行成本预算时,对于变动费用,按单耗定额进行考核控制,而对于固定费用,则按分厂或车间工段进行总量控制。
价格控制是责任会计制度的一部分,在钢铁企业中得到广泛应用。
由于钢铁企业内部价值流动非常频繁,制定合理的内部转移价格,就显得非常必要。通过调整内部转移价格,根据不同的质量指标,进行相应的加减价,就可以控制各分厂或车间的内部利润,从而提高分厂或车间人员的成本意识,调动其工作积极性。
从生产和计量入手
钢铁企业的资源消耗性质,决定了要做好成本控制,就必须从生产管理人手,尤其是各种各样的计量管理。包括:各种采购生产销售环节的磅秤、能源介质管网的流量表等器具。
在大宗原燃料的采购环节,钢铁企业不但实行按质论价,还按质论量,如:扣吨、扣水处理,这个环节的计量工作。企业一般做得比较好,但是在能源介质的计量中,情况不容乐观,我们经常看到,每到月末生产部和各个厂之间为计量表的数据差异而争论不休、讨价还价。还有的炼钢厂,对于废钢的计量,不能做到分类计量,有的自产废钢甚至不计量。这些都会对成本造成影响。
钢铁企业的设备自动化程度较高,可以充分利用这一有利条件,用信息化的手段来实现计量表数据的自动采集。
投料环节的工艺称数据,是平常成本数据归集的重要依据,针对工艺称数据不太精确的现状,许多企业月末要进行计量数据的月末调差,但这里要明白调差的目的不是简单的把差异分配出去,达到财务数据的平衡了事,而是要详细分析造成差异的原因是什么,在以后的工作中,是否能够避免或缩小这种差异。
“日成本”的意义
“日成本”并不是说一定要按日核算成本,在信息技术条件下,按炉号核算成本已经在维度上超过按日核算成本了,它的意义在于,要快速反馈生产过程中的成本信息。这是由钢铁企业的行业性质决定的,钢铁企业属于典型的流程型企业,各工序生产周期短,节奏快,不核算在产品成本,每天都可以统计投入产出,这些行业特点,客观上要求快速反馈成本信息。
在具体操作上,可以每日或几日核算一次成本,及时监控钢铁企业的成本计划执行情况。
由于企业的一些固定费用,必须要月末结账时才能确定准确的数据,在进行日成本核算时,这些费用只能按成本计划或标准成本予以处理。
变动费用:
外购材料费用=实际耗量×实际价格(如:精粉、煤等各种原燃料);
自制材料费用=实际耗量×标准价格(如:焦炭、烧结矿、铁水、钢坯等各种自制半成品)。
固定费用:
固定费用=实际产量×计划或标准费率(如:工资、折旧费)。
优质优价管理
优质优价管理,不但在采购结算环节,在内部物流中,也可以使用,比如:焦化厂和烧结厂向炼铁厂提供的焦炭和烧结矿,也可以按质论价、按质论量,只不过,这个价是内部转移价,当然,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也要照顾到成本效益原则。
对于成本来讲,优质优价管理,使各责任单位,更加关注各自的责任成本和责任收入,更加重视产品品质。是一种值得广泛推广的成本领先战略。
成本的事后分析中,也可以引入优质优价的管理思想,比如,在成本差异分析中,可以把价格因素影响单位再细分为质量因素和市场因素。
各项成本差异的计算公式如下:
1.变动成本差异
(1)价格差异
价格差异:(实际价格一标准价格)×实际单耗
质量因素影响的成本差异=(实际质量一标准质量)×质量价格×实际单耗
市场因素影响的成本差异=价格差异一质量因素影响的成本差异
注:质量价格是指物料的实际质量指标每偏离标准质量指标一个单位的价格,比如:煤的质量指标是含硫量,价格是10,则表示含硫量每增加一个检验单位的价格是10元。
(2)数量差异
数量差异=(某材料的实际单耗一该材料的标准单耗)×标准价格
单耗变化影响成本差异=(成本要素的实际总耗×材料的标准投入比例一该材料的标准单耗)×标准价格
结构变化影响成本差异=数量差异一单耗变化影响成本差异
注:材料的标准投放比例=成本要素下的某材料的标准消耗量/要素总消耗量的比例。
2.固定成本差异
计划总成本=单位标准成本×计划产量
固定费用差异=实际总成本一计划总成本
费用总额变化影响成本差异=固定费用差异,实际产量
产量变化影响成本差异=固定费用差异一费用总额变化影响成本差异
注:计划产量是指在做固定费用预算时,一定期间的计划生产量。
改判动了谁的奶酪?
有许多钢铁企业,由于设备或控制的因素,在冶炼过程中,存在命中率的问题。经常把一个型号改判成另一种型号对外出售。
在钢铁企业的成本考核中,各分厂或车间工段之间存在上下游的物资供求关系,比如:炼钢厂向轧钢厂提供钢坯,那么出售钢坯的数量乘以内部转移价,就可以视为炼钢厂的内部收入,同时,也是轧钢广的内部责任成本。内部收入减去内部责任成本,就是内部利润。如果在交易发生后,发生了改判,由于不同品种的内部转移价是不同的,势必会对两个厂的内部利润造成影响。许多企业在实务中,采取补差价的方式,来平衡相关分厂的利益。
但摆平了内部利益就可以了吗?我们曾经发现一个很奇怪的现象,许多客户愿意购买那些经过改判的钢材,原因是这些钢材售价低、品质好。
比如:企业本来要生产精炼钢的,但生产完后经检验不合格,作为废钢处理的话,分厂的利益没有保证,所以,就改判成普通钢出售。这样,分厂的利益损失少一些。可是这些经过改判的钢材的全厂成本是最高的,这样的交易使整个企业的利益受到了损失。可见,改判对利润的影响不是那么简单,也不仅仅是通过补差价的方式来平衡分厂利益的问题,它影响了整个企业的利益。在这个问题上,考核部门要通盘考虑,以企业整体利益为重。
重视质量成本
质量成本一般可分为预防成本和损失成本。前者是在质量问题发生之前,后者是质量问题发生造成的损失。企业在成本控制中,不但要重视损失成本,更应该重视预防成本。相应地增加预防成本,可以减少生产过程的损失。比如:增加对操作员工的培训,增设质量检测设备的数量和质量等,在生产过程中就可以减少生产事故的发生,从而减少废品损失的发生。
我们许多钢铁企业,并不把一些预防成本单独按质量成本核算,而是放入制造费用或管理费用中。这就不能体现质量成本的重要性,应该从战略的高度重视质量成本。
而对废品损失成本,比如:炼钢过程中的判废,许多企业做为内部循环处理,尤其是在生产高质量的精炼钢的过程中,经常会发生全废的事情,如果不能正确地核算废品损失的成本,就会使成本数据失真,不能反映生产过程出现的问题,使决策人员在错误的数据基础上做出错误的决定。
钢铁联合企业的成本管理涉及到方方面面,要做好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只有重视基础工作,抓住关键环节,同时从整体利益和战略高度出发,有效借助适用于中国钢铁企业实际和特色、基于ERP整体架构下的成本管理信息系统,才能为管理决策提供正确可靠的数据,使钢铁企业的成本控制上一个新的台阶,使企业在苛刻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