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辨两篇文章是不是一个人写的,要从哪方面分析?比如说:“的”的使用频率。。。。。

谁能告诉我详细的分辨方法,额,估计这涉及到语言学.....
呵呵,几位说的我知道,我需要的是规律的,有效地,量化的,可分析的方法,统计学的方法



1、可以引导学生关注课本教材编者的整体编写思路与体例,教材的编写和一般著作的编撰是相同的,都要围绕一种基本思路与构架,每一部分之间会有一种内在联系,这些可以帮助学生来整体把握某一部分(比如单元、文章类型等)的一篇课文的整体内容及其特点。
2、根据课文的体裁整体把握其内容大概(类型上的)。比如记叙文,其内容主要记述人物的性格特征与内心世界,重要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与影响、意义等,比如议论文,其内容主要是论证某种观点看法,表明某种态度倾向,比如散文,其内容主要是描绘山河美景,或表现人物情绪情感与精神思想,或深入剖析社会现象、百态人生,表现深刻的思想与认识等,比如说明文,其内容主要是说明(介绍)事物的特征,比如文言文也可根据其大体类别依此类推。
3、知人论世,联系作者的家庭出身、人生经历、社会思想、生命体验,甚至还可以联系作者的创作历程等,来把握文章的内容。(这是时代的大背景,社会背景。)
4、了解、分析文章的创作背景,涉及作者的人生遭际与思想特点、创作意图等。(这是小的时代背景,社会背景。)
5、结合作者的创作风格与主体思想倾向。这一条对那些问题特征特别明显的作家尤其适用,比如像沈从文的《边城》,萧红的《呼兰河传》,巴金的《家》,汪曾祺的《胡同文化》,史铁生的《我与地坛》,高晓声的《陈奂生上城》,鲁迅的小说、杂文等。
以下就是具体的一篇文章的主要内容的把握了,对课本上的文章当然同样适用,我在下面来说。

对于课外的文章,包括报纸、杂志上的文章,和试卷中的阅读文章,就我的理解、感受与十几年的教学经验来看,主要有以下几种角度和方法可以采用:

1、文章题目。
尤其是试卷中的阅读文章,特别是高考题中的阅读文章,一般都是精心选择精心设计的,包括文章题目,都是非常规范与标准的,这类文章的题目就一定会有一定的提示作用,比如提示文章体裁,提示文章内容范围,提示问题,甚至直接揭示文章主题。
我这里所说的文章,也包括(古代)诗歌。像今年山东卷高考试卷中的古诗鉴赏题选取的是晚唐诗人杜牧的《寄远》,这首诗的题目有两种版本,还有一个版本是《南陵道中》,查阅相关诗集选本与类籍,我们可以发现《南陵道中》这个版本是更为流通的,出题人却偏偏题作《寄远》,我感觉就有提示的用意(作用),如果考生能够注意到题目的作用,就可以降低审题和把握诗歌内容的难度,然后再联系张九龄的名作《望月怀远》,这首诗大部分考生小学就能够背诵的,就可以明确这里的“远”都是指远在故乡的亲人。这样就很容易地把握准了诗歌的主题,分析理解判断写作手法都不会有特别大的偏差了。
当然,报纸、杂志上的文章或者是一般模拟试题上的阅读文章,题目的设计可能就粗疏一些,这种办法不一定白分百奏效。
2、作者。
作者的情形又分几种情况,一种是知名作家,大家都很熟悉,你也熟悉;一种是一般作者,不熟悉;第三种,是知名作家,可能有很多人熟悉,但是你不熟悉;第四种,不是知名作家,可能很少有人熟悉,但是你熟悉。
如果是大部分人都比较熟悉的作家,就有可能有一定的提示或暗示作用,或者文章内容与主题会隐含在作者的某些背景情况之中。如果学生能够调动起自己的储备,将对文章主题的理解与把握与此结合起来,也会有很好的效果。
如果是大部分人都不熟悉的作家,可能就较少提示或暗示作用(尤其是

在试题中),但是文章作者与文章主题之间一定有联系,所以,如果你自己熟悉的,还是可以联系作者的相关资料,知人论世。
3、文章体裁。
对考试题中的文章来说,主要是科技类、社科类文章(以说明介绍情况为主,主要采用说明或者说明色彩很浓的议论的表达方式),以及以议论性散文为主的文学类作品,以新闻特写、新闻综述、人物访谈、人物评传类文章为主的实用类文章。这些不同体裁的文章,在文章主要内容及主题的把握上都有各自的特点,这些特点都可以利用。
比如议论性散文,或者抒情性散文,就需要特别注意文章中的议论和抒情性的语句,包括有强烈的思辨色彩和感情色彩的词语。比如科技类、社科类文章,就需要特别注意文章中的主要概念和不同人物的不同观点以及前后观点或语句之间的逻辑关系(特别是因果联系)。
4、文章思路与结构。
文章的思路揭示作者思想的发展过程与结果(即情感或观点),结构就是思路的外部形式,这对把握文章主题至关重要。凡是文章思路不清楚者,表明文章作者的感情不冷静不深刻,思想不成熟,观点不明确,这是一条文章写作的死律。而高明的作家则不会出现这种情况,所以,好的文章思路都非常清楚明确;我们完全可以放心地通过梳理文章的思路来把握文章的内容与主题。试题中的尤其是高考试题中的文章都应该具备此项条件。
需要注意的是,这一方法需要与文章体裁结合使用。不同体裁的文章,其行文思路的特点不同,两者结合起来才能更迅速更准确地把握文章的内容与主题。
比如议论性散文,其行文思路一般是遵循“总——分——总”“总——分”“分——总”等基本模式,所以一旦确定了文章的基本体裁,就可以特别注意文章开头一段和文章最后一段。一般说来,这应该基本就可以把握住文章的基本主题了。而且,高明的作家,不只是整篇文章都思路清晰逻辑严密,就是文章的每一部分甚至每一段,都是如此,所以每一部分每一段的主要内容的把握也可以采用这种办法来把握。
比如今年山东卷高考试题心中的第一篇大阅读文章,选取了周国平的《记住回家的路》,这篇文章就非常典型。文章第一段就点明了主旨:“你不妨在世界上闯荡,去建功创业,去探险猎奇,去觅情求爱,可是,你一定不要忘记了回家的路。这个家,就是你的自我,你自己的心灵世界。”而且第一段的思路非常清晰,先是叙述自己每到一个陌生城市总喜欢随便走走的习惯,然后顺势一转,“我想,人生也是如此”,接着就摆出了自己的基本观点:人应该努力创业做事,但是不能忽略内心世界的保养与追求。这样就不难理解和把握文章的主旨了。
(而且,这篇文章符合高手文章的条件,所以“文章题目”也可以考虑。这篇文章的题目中的关键词是“家”,“家”在这篇文章中是一个象征,作者在第一段就对其象征意义作了非常明确的解释:“这个家,就是你的自我,你自己的心灵世界。”“回”就是回归。“记住”就是不要忘记,就是不能忽略,就是要好好把持,保护。)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1-05-05
如果有你所谓的规律的量化的可分析的统计学的方法可以识别出文章是否是同一人所写,那即是说可以把这工作交给电脑来做了,即是说电脑也能分辨文章是否是同一作者?你觉得凭现在的技术这可能么?文字是感性的,电脑永远也无法识别同一个“啊”字在不同位置不同场景里的可以截然相反的不同含义。所以我认为你要求的是无法办到的。至少目前而言。追问

我记得曾经看到有人说根据一些词语频率还有什么别的(就是我想知道的东西)分析出红楼梦的前80回和后40回不是一个人所写,我就想知道他是怎么做到的。还有你说的是,我问这个就是想写一个程序来分析文章是否是同一作者..........

追答

你说的红楼梦那个我相信也绝不是这样机械的分析出来的,而是通过阅读全文产生一个综合的感性判断,再考据一下史料,最后得出结论是他人续写之类的。我想,试图通过科学的方法来分析文学范畴的东西,本身就是一种不科学的态度。你说的这种软件应该能做出来,但我估计效果就跟电子翻译一样,可以不断提高进步,但永远也达不到你所希望的高度。如果有一天科技真发展到电脑也懂感性的东西了,那就是真正的人工智能了。

追问

我只是想得到一个相似度的东西,和电子翻译差不多就行了,呵呵,谢谢,虽然不是我想知道的但还是谢谢你的认真回答

追答

呵呵不客气。如果是想自己编写一个这样的程序的话我觉得你真的只能去请教语言学专家了~

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2个回答  2011-05-05
首先一个人要写好一篇文章的话绝对有她的创作理念和思路,这是最重要的,一般的话文章的骨架结构和一些细节的东西是最容易判断的,人的性格通常在文章中会体现,捉住这几点会对你有帮助的,我不懂您说的那几个学,只能说一下自己的想法,希望对你有用
第3个回答  2011-05-05
大向思维,语气,思绪,结构,用词,手法等等,如果一个人写了很多文章铁定有很多相同点。
第4个回答  2011-05-05
很简单,但也很难,体会两个人的意境,还有就是考察文学功底。

两段语音, 你判断是不是同一人发出的
只要涉及判断两个事物是不是同种,基本就是涉及模式识别的东西,那你就得提取特征,然后比较。如果不是要求很高的话,最简单的办法就是提取两段语音的频率值,进行一下比较,你自己定义一个阈值,在阈值之内就认为是同一个人发出的。不过这个准确度不高。更深入的话,请参考语音识别方面的文章。

高考语文阅读现代文技巧专业术语
(1)要全面,不能漏掉重点要点;(2)要简洁,不能潦草;(3)要具体,切忌空洞笼统;(4)条理要清晰,是从一个方面表述还是从几个方面表述,各方面之间应构成并列、因果、递进等关系,还是一正一反,前后对照,读后要给人一目了然的印象。 Ⅲ、现代文阅读各种题型的解答方法 一.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要求对词语的内涵作...

如何评价一篇论文的引用率和影响因子?
首先,引用率。这玩意儿挺重要的,它能反映出你的论文在学术界的影响力。如果一个论文被引用得越多,说明它对后续研究的影响越大。但要注意,引用率高不一定代表论文质量就高。有些论文可能因为争议性大、话题热门,而被频繁引用。所以,看引用率的时候,得结合论文内容和领域背景来分析。关键步骤来了...

调研问卷中多选题的分析方法探讨
前两篇文章分别谈到调研问卷中带有分类性质的多选题、带有求和性质的多选题如何进行分析,本文将侧重说一下带有递进逻辑的多选题如何进行深入分析。 带有递进逻辑的多选题 问卷调研中,常会通过多选题考察用户在某个方面不同层次的情况,如对某个卖家产品各功能的使用情况(经常使用的功能)、使用的满意情况(满意的功能)、...

语文阅读的答题技巧
技巧4:(1)从形式方面分析①重视具有前后衔接、勾联、照应作用的语言标志;重视有区分层次作用的标点符号。②掌握文章因文体不同而具有的不同的结构规律: 议论文常采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结构来论证事理;说明文常采用总分总式或并列式结构来说明问题。 重难点二: 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归纳文章内容要点...

在面对大段的文章时,学生应该怎样区分重要信息与次要信息?
分析结构和组织:理解文章的结构可以帮助你区分主要论点和支持细节。例如,如果一个段落以列表的形式呈现,那么列表的第一项或最后一项可能是最重要的。标记和做笔记:在阅读时,用笔做标记或做笔记可以帮助你记住关键信息。你可以圈出重要的词汇,画线标出重要的句子,或者在边缘写下自己的总结。提问和...

文献研究法和内容分析法的区别
此类文献不同于一次文献的原始性,也不同于二次文献的客观报导性,但具有主观综合的性质。2、文献研究法的概念和过程文献研究法主要指搜集、鉴别、整理文献,并通过对文献的研究形成对事实的科学认识的方法。从教育科学研究的全过程来看,文献研究法在科学研究的准备阶段和进行过程中,经常要被使用。文献研究法的一般过程...

孩子记忆力差,背诵课文总背不好?那是你没有教他神奇的“7±2”法则
比如,可以用3-4-4或者4-4-3或者4-5-2的方式去方便记忆。这就是运用节奏规律的方法。很多人习惯用“3-4-4”的方式记忆电话号码,就是因为前3位是固定的。当然也可以用其他方法,最重要的是把握一个原则:有规律、易记,不要超过5个。记得我们当时上初中,初学英语时,老师是教我们通过音标来...

...•选萃》中的《一日夏》和《五月的舞蝶》这两篇文章?
她想辩解,可孟可打断了她:“我不想听任何理由,你知道我最恨不对我说实话的人,咱们以后一刀两断,还有,最好不要让我看见你将来跟我上同一所高中!”夏临傻傻地问:“你报哪?”孟可一愣,显然她也被夏临的反问吓了一跳,她只是吓唬夏临,没想到她……孟可将拳头捏得作响,从牙缝里迸出一句话:“本校高中部。

如何判断学术论文的质量?
二、结构和逻辑 结构清晰:论文应具有明确的引言、方法、结果、讨论和结论等部分,且各部分之间逻辑连贯。逻辑严密:评估论文的论证过程是否严密,各论点之间是否有合理的逻辑联系。三、文章风格和语言表达 准确性:语言表达要准确,避免歧义或误导。精炼性:文章应言简意赅,避免冗长和啰嗦。专业性:符合...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