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亿亩耕地红线能守住吗

如题所述

坚守18亿亩耕地红线”是去年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宣布的,之所以守住18亿亩耕地,是我国政府为了子孙后代的长远生计负责的一种表现,也是作为一个大国对世界承担责任的一种表现。保住18亿亩耕地,就确保了中国粮食安全,就使粮食安全有了基本的资源基础,可以从容应对国际形势的变化,不受制于人。同时,守住这条红线,也保持了农村社会稳定,有利于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稳定生态环境建设、有序释放建设用地,严把土地闸门,为今后建设预留后备资源。 一、要合理引导、科学用地。要建立行之有效的、科学的土地利用机制,倡导能占用坏地就不占用好地、能占用未利用地就不占用耕地的用地观念。比如说除了耕地之外,沿海地区也有很多未利用土地,在中部地区有很多丘陵地,我们过去为了加快工业化进程,减少成本,不管好地、坏地都占,而许多发达国家的村庄、房屋、集镇都是在山上建的。再比如,有的地方修了条高速公路,就要搞绿化带,实际上没必要。我们对用地结构和用地方向要进行调整,这要靠将来的国土规划、城市规划、土地规划来调整,做到不占耕地或少占耕地,这是一个大的措施。 二、保护耕地要落实责任。保护18亿亩耕地这个责任,不仅仅是中央政府的责任,也是各级政府的共同责任。长期以来,大多数市(县)、乡(镇)地方政府把保护耕地的责任理解成是中央政府或者是国土资源部门的责任,其实保护耕地是各级政府的共同责任!地方在发展经济的同时,还要承担保护耕地的责任,现在问责制正在建立。市(县)政府要把耕地保护工作目标纳入全市(县)大目标进行管理。市与乡(镇)、乡镇与村、社要层层签订耕地保护目标责任状,市政府与乡政府之间、乡政府与村委会之间、村委会与农户之间签订《基本农田保护责任状》,明确保护耕地面积、责任人及相互责任、义务。还有就是要形成耕地保护多个部门齐抓共管的部门联动机制,形成综合执法的合力,但这条路还有待探索。 三、要大力推进节约集约用地。我们现在投入的土地和经济效益的比例,远低于发达国家,有的不到人家的1/5,说明集约节约用地的潜力空间很大,所以要做好集约节约用地这篇文章。要科学调整、利用农村建设用地。现在农村建设用地是城市建设用地的5倍多。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农村大量人口进城务工,农村建设用地应该在缩小、减少,这是符合规律的,但是这些年出现了“双增加”的问题:农村建设用地在增加,城市建设用地也在增加。这说明管理上还有问题,农村建设用地应该重新规划、重新利用。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农村建设用地挖潜的空间比较大,大部分可以变为耕地。要结合新农村建设、土地整理等措施,把新农村建设这篇文章做好。 一是加快土地使用标准的修订,进一步提高工业项目的准入门槛和标准。二是启动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土地等别更新工作,为新增费征收、工业项目建设用地控制指标和工业用地出让最低价标准的调整与实施服务。三是建立节约集约用地评价和考核机制。四是大力推进工业用地招拍挂和最低价标准执行。五是抓好节约集约用地试点工作,推出一批节约集约用地典型。六是认真落实土地利用政策,促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 四、要加大执法力度。当前土地执法,责任重大,需要探索长效机制,实现土地管理形势的好转。从大的方面讲,保18亿亩耕地,要有很多综合措施,但还有一条很重要,全国人民都要意识到保护耕地的重要意义,都来支持土地管理,切实保护耕地。农民群众很支持这项工作,不少老百姓来信说,土地早该这么管了,这说明农民还是十分爱惜土地的。把这些措施综合起来,常抓不懈,18亿亩耕地的红线我们就能守住。 一是要建立一个部门联动配合机制。要形成让土地违法行为进行不下去的机制。比如说对于违法用地者,工商部门不给注册登记,银行不给贷款。要建成一个难以违法的机制,这是最重要的。 二是要加强基层国土所建设。要建立一个土地违法的发现和报告机制,现在有卫星,还有网络、动态巡察、群众举报等,叫做天上看、网上管、地上查,还要保证土地违法信息上报的渠道畅通。 三是要加强和纪检监察部门、司法机关的配合。前面这些措施会大量减少违法,还有违法的,将由纪检监察部门追究有关干部的责任,涉及到刑事责任的,司法机关要处理。 总之,土地安全关系粮食安全,粮食安全关系国家稳定和发展,社会的进步和事业的发展之根本就是要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土地节约制度,也只有守住耕地保护红线才能够促使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5-07-07
“严峻的不仅是耕地的锐减,还有这锐减之势难以遏制。”目前我国人均耕地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三分之一。国家定下了守住18亿亩耕地面积的底线。

  在全国政协常委会第十八次会议上,绝对不能突破18亿亩耕地“红线”成为政协常委们的共识。

  死守“红线”的形势并不乐观

  全国政协委员陆仁达在大会发言中提到的目前违法占用耕地行为令人触目惊心:仅2006年,就查处土地违法行为131077件,涉及土地面积138.4万亩,其中耕地65.1万亩,分别比2005年上升了17.32%、76.72%、67.63%。

  土地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节约集约用地是实现科学发展的一大关键。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强调,一定要守住全国耕地不少于18亿亩这条“红线”。但多位委员在发言中表示,死守“红线”的形势并不乐观。

  据国土资源部统计:“十五”期间我国减少耕地9240万亩,平均每年减少1848万亩。截至2006年10月31日,全国耕地面积为18.27亿亩,比上年减少460.2万亩。2007年国家安排用于建设的农用地为400万亩,目前我国公路建设每年平均用地约为210万亩,公路建设将面临土地约束的严峻考验。

  “耕地在某种意义上说属于不可再生资源,如果现在还无法落实节约用地政策,耕地数量一旦击穿18亿亩这条‘红线’,其后果谁都无法承受”。陆仁达对此充满担忧。

  土地违法只有0.1%的刑事责任追究风险
  全国人大十届五次会议上高票通过的物权法明确规定:国家对耕地实行特殊保护,严格限制农用地转为建设用地,控制建设用地总量,不得违反法律规定的权限和程序征收集体所用的土地,这些都为“红线”保卫战做出了法律层面上的保证。

  全国政协常委李雅芳表示,要保住“红线”、科学发展,人们首先必须面对建设占用耕地的“刚性需求”。随着我国工业化、城镇化的加速推进,厂房、仓储设施等必然占用耕地,道路、绿化、公共设施建设等也要占用耕地。

  同时,用地者存在多占土地的利益驱动。近年来土地价格快速上涨,土地在融资、保值增值方面的作用非常显著,因此用地单位在申请用地时都想办法多要土地,采取了未批先占、批少占多等手段。“耕地所有者却缺乏保护耕地的积极性,一些地方政府也期望通过改变土地用途来获得收益。”李雅芳强调,目前对占用耕地违法案件处罚轻,导致违规成本远远低于收益,促使案件呈现上升趋势。“统计显示,2001年至2005年间,土地违法只有1%的党政纪查处风险,0.1%的刑事责任追究风险。”

  全国政协委员邹玉川则表示,现行对领导干部的考核办法缺少资源保护和土地利用方面的考核内容,致使部分领导干部不惜以过度消耗土地资源为代价来换取政绩。而集约用地还缺乏必要的政策法规和制度保障。

  怎样才能让“红线”不再失守?

  人们注意到,土地“红线”并非第一次设立。以1996年为基期的第二轮全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曾确定,2000年的耕地保有量为19.4亿亩,2010年的耕地保有量要控制在19.2亿亩。结果,刚到2000年,全国耕地保有量就减少到了19.2365亿亩。怎样才能让“红线”不再失守?

  委员们建议,应强化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年度计划的调控作用。可以将18亿亩耕地这条“红线”,按指标分解、落实到各省、区、市。将土地供应能力和各项建设对土地的需求作为约束指标来确定当地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要严格限制征地范围,并修订目前的用地定额。同时,应该建立节约集约用地的激励机制。邹玉川委员建议,要按照节约集约、合理合规的原则科学划定城市发展边界,实行城市发展“红线”控制,杜绝大广场、大立交等形象政绩工程。
第2个回答  2015-06-19
有难度,但必须守住。
第3个回答  2021-02-26

道哥(许玉道)金融分析师培养计划办公室主任、财道创始人。2019最具人气财经创作者,2018最具影响力财经创作者。目前道哥的视频、文字内容播放、阅读破亿,为个人提供“一对一咨询方案”的家庭资产超过百亿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