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合同中有关违约金的约定问题

我是新毕业的大学生,和单位签订劳动合同的时候,看见合同条款里面有一条是:新来的大学生在见习期内违约需要交付6000元的违约金。我问人力见习期是什么?她说这个国家规定的,本科生是签订合同之后1年,研究生是签订合同后3个月。但是强调说我们签了合同之后就算是正式职员了。我就很怀疑,不是说新的劳动法规定劳动合同里面不应该约定违约金了么?她这样算不算不合法?
我也有研究新劳动合同:上面说用人单位不得与劳动者约定由劳动者承担违约金,除了两种特殊情况——一个是负有保密义务的劳动者违反竞业限制的约定要交违约金;一个是用人单位给劳动者提供专项培训,对其进行专业技术培训(重点是专业技术),在合同里面和我们约定了服务期,这种情况下,如果劳动者违反服务期约定的,应该交违约金,并且违约金的数额不得超过用人单位提供的培训费用,用人单位要求劳动者支付的违约金不得超过服务期尚未履行部分所应该分摊的培训费用。
我的劳动合同里面既没有约定保密义务,也没有什么服务期,因为我是直接上岗,都没有接受过公司组织的专项专业技术培训。这也要交违约金么?另外,我不用解决户口。
我签订劳动合同的时间是:2008年7月.
最重要的一点是:我签订了这个合同后,如果要求解除合约,应该怎么做才能维护我个人利益,不交纳这么多钱。太不公平了。我知道即使签订合同的双方意思表示一致且真实的情况下,合同条款违法,该条款仍然无效。但是人力资源部的人肯定不答应我不交,这种情况下,有什么好地解决途径呢?

  用人单位在签订的劳动合同中约定你在见习期内违约(是指你解除劳动合同吧),需要缴纳违约金是违反劳动合同法的。劳动者在劳动合同期内解除劳动合同,只要提前30天以书面形式通知用人单位就可以解除劳动合同。另外,单位所说的见习期1年,应该是指大学生进入单位后见习期1年,见习期执行国家规定的见习工资,见习期满转正,执行转正后的工资待遇。但是这个见习期,决不是劳动合同法讲的试用期。试用期期限的限定是,劳动合同期限三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试用期不得超过一个月;劳动合同期限一年以上不满三年的,试用期不得超过二个月;三年以上固定期限和无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试用期不得超过六个月。
  你对劳动合同法解释是对的。任何规定都要绝对符合劳动合同法的规定劳动合同法是经过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的,是法律文件。新劳动合同法是从2008年1月1日起实施。约定违约金违法。
  你可以到当地劳动保障部门申请劳动仲裁,维护你的合法权益。劳动仲裁是各地方劳动保障部门为解决用人单位与劳动者之间发生的劳动争议而设立的专门机构。它会依法仲裁的。如果当事人对仲裁结果不服,可以到当地区人民法院起诉。相信法律是公正的。
  再说一下、见习期的事情,见习期只是你工作的熟习过程以及工资待遇的转变过程,与劳动合同的试用期无关。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5-10-24
  劳动合同中有关违约金的相关法律规定:
  相关法律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
  第二十二条 用人单位为劳动者提供专项培训费用,对其进行专业技术培训的,可以与该劳动者订立协议,约定服务期。
劳动者违反服务期约定的,应当按照约定向用人单位支付违约金。违约金的数额不得超过用人单位提供的培训费用。用人单位要求劳动者支付的违约金不得超过服务期尚未履行部分所应分摊的培训费用。
  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约定服务期的,不影响按照正常的工资调整机制提高劳动者在服务期期间的劳动报酬。
  第二十三条 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可以在劳动合同中约定保守用人单位的商业秘密和与知识产权相关的保密事项。
  对负有保密义务的劳动者,用人单位可以在劳动合同或者保密协议中与劳动者约定竞业限制条款,并约定在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后,在竞业限制期限内按月给予劳动者经济补偿。劳动者违反竞业限制约定的,应当按照约定向用人单位支付违约金。
  第二十五条 除本法第二十二条和第二十三条规定的情形外,用人单位不得与劳动者约定由劳动者承担违约金。
第2个回答  2008-07-11
事实上, 由原国家教委和原劳动人事部制定的关于高校毕业生见习期的制度,明确针对的都是毕业后由国家或者政府分配工作的毕业生。原劳动部在1996年的复函也重申了见习期的问题,但针对的也是分配工作的高校毕业生。虽然国家有关部门并没有明文废止见习期制度,但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我们国家已经取消了计划经济体制,所有企业也不再具有行政性质和享有行政级别。同时劳动关系的建立形式也发生着变革,高校毕业生由国家分配工作的制度已经基本消亡,因此高校毕业生见习期制度也失去了立足的根基,已形同虚设。 在我国现阶段,已经不实行高校毕业生分配工作的制度,因此原来的见习期制度已基本不适用。高校毕业生(劳动者)与企业通过市场招聘等双向选择而建立的劳动关系,则其行为受现行国家劳动法律法规保障政策调整,用人单位不应以见习期制度为由来设法规避劳动法(广义的)规定的法定义务和责任。自2008年1月1日起,凡在中国境内的企业与劳动者订立劳动合同,必须适用国家《劳动合同法》的法律条款。 当前许多的国有企业仍旧要求毕业生执行见习期制度,由于这类企业一路由计划经济时期走来,被计划经济时期政策的束缚也较多。但是不论如何,见习期制度明确只适用于国家分配工作的高校毕业生,而不适用通过双向选择建立劳动关系的劳动者。在当前国家劳动法律法规和毕业生就业政策明确的情况下,企业如仍以实行见习期为名要求通过市场招聘形式而录用的毕业生实行长达1年的试用期,是混淆概念、变相延长试用期的违法行为。

综上所述,当前对见习期的理解需要注意两点:
第一,适用范围。根据国家教育部、人事部、劳动社会保障部的相关规定,(如《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实施办法》国人部发[2006]59号),见习期仅对事业单位和国家机关,因为他们没有劳动合同,而有劳动合同的企业单位不得再约定见习期,否则没有任何法规依据。
第二,时间限制。国家对机关新聘用人员实行见习期时间也有明确规定,明确规定见习期为六个月到一年,一年是它的上限。

——————————————————————————————————————————————————
热点问题解答

1. 《劳动合同法》中也没有关于见习期的规定,上网查资料后发现说:见习期是针对国家分配工作的毕业生才有的,现在没有分配的问题也就没有见习期了,这个说法对吗?
答:“现在没有分配的问题也就没有见习期了”,这个说法是对的,最少对于企业是对的。原因是:原作为见习期制度设立基础的行政文件(行政规章)已经失效,1997年3月24日国家教委发布了新的《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暂行规定》,毕业生就业实行了“供需见面及双向选择”,原有规定高校毕业生就业的政策同时废止,这个十分显而易见的,具有法律效应。目前,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都是按照《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暂行规定》来实行的,也不可能再按原计划经济时期的规定给你分配工作。同时,2008年1月1日起,国家《劳动合同法》生效实施。企业要订立劳动合同,就必须按照现行的国家法律条文来办事,否则是违法行为。其超越《劳动合同法》私自约定的事项也不受法律的保护,劳动者也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2. 那么既然作为原见习期制度的规章文件(注意是行政规章)已经失效,那么事业单位为什么又可以实行见习期呢?
答:那是因为,事业单位的数十年来的文件具有承袭性,最近全国性的事业单位工资文件即国人部发[2006]59、95、100号等文件等,仍然沿用了见习期这个称谓和叫法(而公务员的工资文件( 国人部发〔 2006 〕 58 号)里是使用“试用期”的称谓)。但必须指出,文件只在事业单位内有效,企业不可能来套用具有行政编制的事业单位的文件。事业单位归属人事部门管理,而企业归劳动部门管理。在劳动部门的劳动法律和行政文件中,现已经没有“见习期”的说法。

3. ”见习期是对转正定级为国家干部前的考查”,这个说法对吗?
答:这个说法是对的。原因是:见习期制度从来只针对有行政性质的单位(过去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国企也享有行政级别和行政待遇)。目前,见习期只在事业单位中实行。当然期满,事业单位会给毕业生向当地人事局报定行政级别,如办事员(十至十五级)、科员(九至十四级)、副主任科员(九至十三级)等。

4. 研究生不实行见习期制度吗?
答:是的。根据仍然有效的《关于攻读硕士、博士学位研究生毕业分配工作后工资待遇问题的通知》的规定(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网站查询),研究生不实行见习期制度。目前,事业单位的相关文件都沿用了这一规定。

5. 现在的“就业见习制度”是怎么一回事?
答:简单的说此制度非彼制度。根据2006年3月22日,人事部、教育部等联合发出《关于建立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制度的通知》的文件精神,“就业见习制度”是为了帮助回到原籍的、尚未就业的高校毕业生实现就业而推出的政策,类似实习制度。相关部门每年将组织没有就业的高校毕业生到基地参加见习,同时为见习高校毕业生提供免费就业服务。
第3个回答  2008-07-05
不需要。关于违约金的规定违法。
第4个回答  2008-07-06
具体问题是不能约定违约金的。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