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d中怎么自动生成目录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0-01-24
方法/步骤
打开你的word文档,我们在编写文档的时候首先要做好准备工作,就是将标题的样式修改成我们需要的样式,然后按照我们编写的标题样式进行文档的编辑,这样效率最高。
单击开始上面的文档样式选项,然后编辑样式。如:标题1,标题2或者如标题等等。
单击开始——样式——右下角有一个扩展按钮,如图。
进入后根据我们编写的文档的要求进行各个标题的样式修改,这个很重要,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工。就像是写程序一样,把之前工作做好才能保证之后的工作顺利进行。
设置好了我们需要的格式和样式之后,就可以编写文档了,注意一定要注意你的标题顺序。大标题在前面,小标题在后面。
编写好了文档之后,在你的封面和内容中间增加一个页面,然后单击引用选项——目录,然后选择自动生成即可。
如果感觉什么地方不合适,自己进行修改即可。修改的方法和修改正常文档一样。这里就不做介绍了。
删除目录
同样打开,引用——目录——删除目录即可。
第2个回答  2020-01-27
目录的自动生成方法。关键点有二:一是长文档的“样式和格式”使用;二是目录的自动生成。
首先要做的第一步是给文档标题应用“样式和格式”。这个选项在“菜单—格式—样式和格式”中寻找,学会并习惯于运用样式和格式将对编辑长文档带来极大的方便。
打开样式和格式后,在word右侧便出现一个窗口,其中有标题一、标题二……,在这儿你可以直接点击右侧的新样式,然后在弹出的窗口中点击下方的格式,在这儿设置好你要想要的字体和段落格式,在段落设置中要设置好大纲级别,在这儿设置1级,那么在生成目录时就是一级标题,在这儿设置大纲级别为2级,那么在生成目录后就是二级标题。
同理,可以再点击新样式并按照自己的要求设置好段落和字体样式并命名。
设置好自己需要的样式后,便可以对长文档中的内容应用样式和格式了,选中想要设置为一级标题的段落,然后再点击你设置好的样式,便应用成功了。
对所有的一级标题和二级标题设置好后,你可以在视图,文档结构图中查看你设置的大纲结构。
生成目录:
设置好大纲级别后,就可以进行目录的生成了,首先将光标移动到长文档的最前面,然后点击插入—引用—索引和目录,弹出索引和目录窗口,点击目录选项卡,选择合适的显示级别,这儿选择2,则目录只包括1级和2级标题,以此类推。
确定,即可自动生成目录了。
生成的目录也可以进行字体和段落的样式修改,直接右击任何一个一级标题进行样式修改,然后即可应用于所有的一级标题,右击任何一个二级标题,然后修改样式即可应用于所有的二级标题。
第3个回答  2019-02-23
下面就来介绍一下如何利用word自动生成目录并动态更新。这里介绍两种方法:
一、利用大纲级别自动生成目录
如果要插入目录,请单击“插入”菜单,指向“引用”→“索引和目录”,出现“索引和目录”的画面,点击“目录”标签,倘若直接按下“确定”按钮,则会以黑体字提示“错误!未找到目录项”。
那么何谓“目录项”呢?目录项即文档中用来显示成为目录内容的一段或一行文本。因此,要想自动显示目录,必先定义目录项。
目录项的定义很简单,点击“视图”→“大纲”切换至大纲模式,如下图所示,大纲模式下文档各段落的级别显示得清楚,选定文章标题,将之定义为“1级”,接着依次选定需要设置为目录项的文字,将之逐一定义为“2级”。当然,若有必要,可继续定义“3级”目录项。
定义完毕,点击“视图”→“页面”回至页面模式,将光标插入文档中欲创建目录处,再次执行“插入”→“引用”→“索引和目录”,出现“索引和目录”画面,点击“目录”标签,则显示如图:
一共只定义了二个级别的目录项,因此将上图“显示级别”中的数字改为“2”。“显示页码”与“页码右对齐”这二项推荐选择,前者的作用是自动显示目录项所在的页面,后者的作用是为了显示美观。“制表符前导符”即目录项与右对齐的页码之间区域的显示符号,可下拉选择;此外,有多种目录显示格式可供选择,下拉“格式”就可以看到了。
最后点“确定”,如图所示,目录就这样生成了,包括页码都自动显示出来了。按住Ctrl键,点击某目录项,当前页面自动跳转至该目录项所在的页码,很方便吧?
使用这种方法生成目录还有一个好处,如果你想更改目录项,可以切换至大纲模式调整目录项的内容与级别,然后点击一下图中所示的按钮,目录就可以自动更新了-得来全不费功夫!
第4个回答  2019-04-04
一.从标题样式创建目录的操作步骤是:
(1)把光标移到要移到目录的位置。一般是创建在该文档的开头或者结尾。
(2)单击【插入】|【引用】|【索引和目录】选项,并在弹出的【索引和目录】对话框选择【目录】选项卡,打开【索引和目录】对话框。
(3)在【格式】列表框中选择目录的风格,选择的结果可以通过【打印预览】框来查看。如果选择【来自模板】选项,标识使用内置的目录样式(目录1到目录9)来格式化目录。如果要改变目录的样式,可以单击【修改】按钮,按更改样式的方法修改相应的目录样式。并且只有选择【来自模板】选项时,【修改】按钮才有效。
(4)如果要在目录中每个标题后面显示页码,应选择【显示页码】复选框。
(5)如果选中【页码右对齐】复选框,则可以让页码右对齐。
(6)在【显示级别】列表框中指定目录中显示的标题层次。一般只显示3级目录比较恰当。
(7)在【制表符前导符】列表框中指定标题与页码之间的制表位分隔符。
(8)单击【确定】按钮
二.由目录域创建目录,操作方法如下:
(1)在文档中将包含目录的文字标题选中。
(2)按快捷键Alt+Shift+O。打开【标记目录项】对话框。
(3)在【级别】框中,选择目录的级别,如1,2,3等级别。并单击【标记】按钮。
(4)不退出对此对话框,选择第二个文字标题,当切换【标记目录项】对话框为活动窗口时,该选定的文本就会出现在【目录项】文本框中。
继续标记直到完成。当标记完所有需要创建的目录文本后,此时该对话框中的【取消】按钮将变成【关闭】按钮,单击【关闭】按钮退出。
(5)将光标移到要插入目录的位置(一般是文档的开头或结尾处)。
(6)单击【插入】|【引用】|【索引和目录】命令。
(7)单击【目录】选项卡。
(8)单击【选项】按钮。
(9)在【目录选项】框中,选中【目录项域】复选框。并且清除【样式】和【大纲级别】复选框。
(10)连续单击【确定】按钮即可使用目录域创建目录,即可在指定的地方插入了由目录域创建的目录。
http://club.officestudy.cn/viewthread.php?tid=6936&rpid=60698&ordertype=0&page=1#pid60698
请参考这帖子里的最后三个回复帖子里的制作目录的三种方法的动画教程
第5个回答  2019-05-21
下面就来介绍一下如何利用word自动生成目录并动态更新。这里介绍两种方法:
一、利用大纲级别自动生成目录
如果要插入目录,请单击“插入”菜单,指向“引用”→“索引和目录”,出现“索引和目录”的画面,点击“目录”标签,倘若直接按下“确定”按钮,则会以黑体字提示“错误!未找到目录项”。
那么何谓“目录项”呢?目录项即文档中用来显示成为目录内容的一段或一行文本。因此,要想自动显示目录,必先定义目录项。
目录项的定义很简单,点击“视图”→“大纲”切换至大纲模式,如下图所示,大纲模式下文档各段落的级别显示得清楚,选定文章标题,将之定义为“1级”,接着依次选定需要设置为目录项的文字,将之逐一定义为“2级”。当然,若有必要,可继续定义“3级”目录项。
定义完毕,点击“视图”→“页面”回至页面模式,将光标插入文档中欲创建目录处,再次执行“插入”→“引用”→“索引和目录”,出现“索引和目录”画面,点击“目录”标签,则显示如图:
一共只定义了二个级别的目录项,因此将上图“显示级别”中的数字改为“2”。“显示页码”与“页码右对齐”这二项推荐选择,前者的作用是自动显示目录项所在的页面,后者的作用是为了显示美观。“制表符前导符”即目录项与右对齐的页码之间区域的显示符号,可下拉选择;此外,有多种目录显示格式可供选择,下拉“格式”就可以看到了。
  最后点“确定”,如图所示,目录就这样生成了,包括页码都自动显示出来了。按住Ctrl键,点击某目录项,当前页面自动跳转至该目录项所在的页码,很方便吧?
使用这种方法生成目录还有一个好处,如果你想更改目录项,可以切换至大纲模式调整目录项的内容与级别,然后点击一下图中所示的按钮,目录就可以自动更新了-得来全不费功夫!二、标记索引项自动生成目录
第二种实现自动生成目录的方法是标记索引项,即预先将每个目录项标记成为一个索引项,最后实现目录的生成。具体的操作方法是:
  在页面模式下,选定文章中的第一个目录项,也就是文章的标题,执行“插入”→“引用”→“索引和目录”,出现“索引和目录”画面后点击“索引”标签,接着点击“标记索引项”按钮,显示这样的窗口:
“标记”标记文章标题“一个文坛独行者”为主索引项,这时文中标题出现如下字样(引号内的内容):
“{
"一个文坛独行者"
}”
  接下来定义的是次索引项,操作方法同上,但在标记时应当注意:你所选定的文本内容在默认情况下会出现在“主索引项”而不是“次索引项”中,请在“次索引项”中输入你选定的文本“新作《阿难》:言情+问题”,同时在“主索引项”中输入刚才标记过的“一个文坛独行者”,这时该次索引项后出现如下内容:
“{
"一位文坛独行者:新作《阿难》:言情+问题"
}”  对了,这些标记的主次索引项其实是一个域,因此可以不必重复操作,将引号内的内容直接拷贝至下一个次索引项后即可,要改动的只是其中的文字内容。如此,可快速地将所有主次索引项一一标记完毕。
下面的事情就简单了,依次选择菜单“插入”→“引用”→“索引和目录”,在弹出的窗口中设定: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