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低年级学生学会提问课题总结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17-04-17
引导学生学会提问,是阅读教学中培养自学能力创造精神的一项重要工作,应当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之中。而引导学生学会提问就是要让学生经历敢问到善问的过程。
一、敢问。
首先要鼓励学生“放胆”,勇敢地提问。教师要经常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鼓励学生独立思考,鼓励学生提问。教师要营造民主的平等的教学气氛,使学生提问有“安全感”。由于小学生的思维较单一,还不太成熟,常会出现两种情况:一是提不出问题;二是问题提得乱,琐碎,芝麻西瓜一大堆,甚至离奇,抓不到重点,提不到点子上,对此教师不能采取简单的否定、批评态度去挫伤学生的积极性,熄灭学生的思维火花,而要充分肯定学生积极动脑的一面,创设问题的情景,打开学生的思路,使他们产生解决问题的浓厚兴趣。例如:在学习二年级《狐狸和乌鸦》一课时,有的学生提问:“老师树底下为什么会有一个洞,洞口那么小,狐狸能钻进去吗?"显然,这样的问题不是本课要解决的问题,教师首先表扬这位同学观察仔细,积极动脑,然后告诉他关于树洞形成的原因有许多,这个问题,咱们下课一起讨论,研究。同时表扬提问题提得好的同学,启发大家围绕教材的重点爱提问。这样学生积极性得到了保护,自然也就“敢问”了。
二、善问。
学生“敢问”以后,要引导他们逐步将问题提到点子上,提高问题的质量。这是进一步的要求。能否做到这一点,关键在教师的引导。具体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引导:
(一)从课题入手,启发学生提出问题:例如教学《吃墨水》一课,板书课题后,我引导学生说说看到课题,你想知道什么?学生思索片刻纷纷举手,有的学生提出“我想知道是谁吃墨水”,有的学生提出“墨水是写字用的好吃吗? ”还有的学生提出“陈毅为什么要吃墨水?”......带着这一连串的问题,学生们个个兴趣浓厚,充满好奇,整节课情绪高涨,收到了较好的效果。可见,课题是文章的“眼睛”,通过“眼睛”去发现问题,探索问题,解决问题,使阅读带有浓厚的兴趣性,以便更好地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二)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句提出问题:课文中的关键词句往往对课文的阅读具有画龙点睛的作用,教师指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巧妙地将教学引向深入,使学生具体形象地理解了课文重点词句,并通过这些词的联想和正确推想,训练和发展思维能力。如教学,《精彩的马戏》时,学生针对观众的三次反应课文中分别用了“哈哈大笑、哄笑、喝彩”三个词语进行描述。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老师为什么课文中写观众在看这三个节目时用了哈哈大笑,哄笑、喝彩这三个词,这三个词的意思都是叫好,为什么要用这么多词?”于学生提出的这个问题,我组织学生进行讨论,通过学生的表演,争论很快地使学生明白了这样写的好处。
(三)、引导学生找“矛盾”提出问题:注意在事情上找矛盾提问题,要求学生前后联系发现问题,联系上下文探索问题,养成学生细心阅读的良好习惯。如教学《狐狸和乌鸦》一课时,学生根据乌鸦前两次的反应得知乌鸦知道狐狸很狡猾,对狐狸存有一定的戒心,所以没有理它,而第三次在狐狸的奉承下却最终上当,学生提出这样的问题:“乌鸦明知狐狸狡猾为什么却会上当? ”“它为什么不把肉先放下再唱歌?”这一问题一下子使学生抓住了课文的本质,最终得出喜欢听好话容易上当受骗的道理。在此基础上另一名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还看到做事应先干完一件再做另一件。
(四)、引导学生抓住事物特点提出问题:如教学生字时,首先教给学生读字音、分析字形、理解字义的一些方法,再些基础上出示一个生字让学生对这个字进行提问。大大激发了学生的探究、学习生字的兴趣。根据汉字的音形、义学生对于生字提出了如下一些问题:这个字怎样读?怎样记?它是什么意思?怎样组词,用这个字可以说一句什么话?等等,久而久之,他们每见到一个字就会提出这样一些问题,也正是这些问题推对着他们去主动研究,主动识字。
敢问、善问是学生智力、思维发展的桥梁,在不断反复的训练中,学生不仅理解课文内容,更重要的是发展了智力和思维。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