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归求职需要注意什么?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0-05-18
首先应该摆正自己的心态,其次应该试着去了解现在国内的就业环境,做好一定的心理准备。更重要的是要清楚自己的未来发展方向,对自身定位有清晰的认识,发挥个人长处。
第2个回答  2020-05-19
需要的摆正心态,放下身段,准备好内容进行答题,调节心态!
第3个回答  2020-05-18
红砖大学的海归精英,那又怎么了? 也就是十九世纪,顺应工业革命潮流,为了培养技术工人所建立的。今天的光彩瞩目,世界超级名校,数百年前也只是个城市技校罢了。

中国厨艺学院也就是少林寺的厨房。史蒂芬周和唐牛,虽为校友,能力却是大大有别。

何必为海归光环笼罩得话也说不出? 但是也别将海归贬至垃圾袋,至少一年的熏陶,没吃过猪肉,也见过猪跑。至少一年的学习压力下,如果能够学有小成,至少证明了此人在重压之下,有一定的定力,以及英语水平会略高于同僚。而且也对自身的追求有着理性的看待,能在学习和生活的双重适应中屹立不倒,也是好汉一条。

但是,如果毕业成绩低空飞过,英语磕磕巴巴,蹦单词像金牙里塞着的菜叶子,我认为这样的海归,需要谨慎考虑聘请。无论此人是出国读的一年硕,还是中学就出国的小留学生。
第4个回答  2020-05-19
海归求职,不要脱离本土实际。
第5个回答  2020-05-19
近年来,在留学潮热而不退的大背景下,海归就业问题一度引发社会高度关注。由于经济形势的不断变化以及国内用人单位招聘机制的不断革新,部分海归就业陷入了尴尬局面。
其实,相比以往出国留学、学成归国的令人羡慕的场面,近年来,出国留学已失去了当年的热捧局面,甚至成为了某些人投机取巧的工具。在一些“精致的利己主义者”看来,出国留学能达到投机取巧的目的。以一年制授课型硕士为例,别人要花两三年的时间拿到的学位你花一年就拿到了,其学术“含金量”难免会引发用人单位的质疑。
更为重要的是,用人单位在招聘的时候,更加看重求职者的真才实学和实际工作能力,也更注重控制用人成本,这使得一些“鱼龙混杂”的海归们在动辄数十几万甚至上百万的高额留学费用下,很难接受“不够体面”的月薪,不免让自己和家人都感受到失落和挫败。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海归就业难”从某种意义上是用人单位更加理性、务实的产物,他们不再迷恋“海归”的标签,而是更加看重求职者的真才实学。而根本原因,则归咎于出国留学的功能异化,海归的社会声誉不断下降甚至已经“污名化”。在功利和算计的裹挟下,出国留学成为了一种“洗白学历”、“贴金”的做法,致使留学生良莠不齐、泥沙俱下。这才造成了“自辱其名”的尴尬现状。
美国教育家杜威认为,“教育只是生活的过程,而不是将来生活的预备”。在“海归”符号价值不断下降的今天,海归要想“赢得尊重、发挥作用、实现价值”,显然不能依靠身份标签,而是要靠实力说话。那种“根底浅”“腹中空”的海归,“高投入低收益”看似偶然,实则必然。

加群交流

群内答疑更及时

关注有礼

关注提问专人解答

线上学习

免费公开课等你来

在线题库

各类考试模拟练习

    官方电话官方服务
      官方网站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