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记者从河南省统计局得知,一套用全新评价体系对全省各城市综合发展实力进行的排名已经完成。该排名由河南省统计局城市监测评价课题组参与研究,历时6个多月。
虽然课题组一再声称,这个排行榜将不被省政府用于考核地方干部政绩的依据,但课题组又透露,新建立起来的关于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这套监测评价体系值得关注,因为在不久的将来,河南省考核地方干部政绩的评价体系极有可能在此基础上作出调整。
打破“数字出官”幻想
这份名为《河南省城市社会经济综合发展水平评价研究报告》(以下简称《报告》)虽然早在2005年春节前就由课题组完成,但直到2月中旬,关于河南城市排行的所有信息才对外透露。
“经上级主管部门作出最终鉴定后,我们才公布这些信息的。”参与此项课题研究的秦红涛说。考虑到这份报告的分量和可能引发的争议,“上级主管部门”要求以河南省统计科研所这个学术团体的名义来对外公布这个城市排行榜。当然,另一原因还在于,“课题组的绝大多数成员都来自省统计科研所”。
据了解,这是迄今为止课题组推出的第三份报告。从2001年开始,每隔两年课题组就推出一份,而第一份报告截止到目前仍然没有公之于众,当时的说法是,“报告还不太成熟”。
“前几年,省政府为了表彰先进、激励后进,在全省开展''十八罗汉闹中原''的评比活动,也就是在全省18个省辖城市中,每年按照各县(市)申报的统计数据进行综合排名,但谁知后来报上来的数据越来越变味。”省统计科研所副所长皇甫小雷透露。
那时候尚没有“绿色GDP”和“科学发展观”这些提法。河南省最初建立干部政绩考核体系(主要针对县级干部)是在1991年,当时的评价指标仅两项,一是国内生产总值(GDP),二是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人均GNP)。从1994年开始,考核指标增加了财政收入及人均水平、居民储蓄存款余额及人均收入水平、农民人均纯收入等五项指标。
但这一评价体系无疑也存在着诸多缺陷,因为原有的七大指标,仍然是以GDP为核心,重量不重质、重速度不重结构,导致盲目上项目,政绩工程盛行,百姓却得不到实惠。
“某些县(市)为了在排名中不落后,就拼命盲目地追求数字上的提高,甚至托人说情,这违背了评比的初衷。看到这种情况,省里就不再主张这样硬性的考核;但为了了解省情,便于领导决策,从统计意义上对各地市发展情况进行掌握还是很必要的。”
《报告》在开篇这样指出,“本项研究成果的目的就在于使各城市之间相互了解和沟通,减少发展中的盲目性短期行为”。显然,所谓“盲目性短期行为”影射着地方干部的数字崇拜和对“数字出官”的幻想。
城市评价以民为本
“如果单纯从GDP或者投资规模这些指标来评价城市综合发展水平,那就失去了评价的意义,可以说,对于一个城市来说,GDP并不是最重要的,相比而言,人均可支配收入、万人拥有的医生数、养老保险的覆盖率就重要得多,因为这反映了一个城市的经济社会发展在多大程度上使人们受益。”省统计科研所所长金美江在谈到评价体系如何设计时表示。
基于这种“以民为本”的考虑,课题组在征求“上级主管部门”以及有关专家的基础上,最终确定了一套涵盖城市基本要素、经济发展、社会发展、环保与基础设施4个方面由42个指标组成的监测评价体系。除了传统的GDP及其增长率、城市建成区面积、城市总人口等硬性指标外,其余绝大多数指标不再以总量来反映,而是以“人均”和每万人拥有数(例如“人均地方财政收入”、“万人拥有医生数”、“计算机普及率”等)来考核。
河南财经学院一位经济学专家看到这套评价体系时,认为“它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对地方干部摆脱数字束缚、务实为民“有非常积极的意义”。
17省辖市排名
新推出的“城市排行榜”取材于2003年各地的相关数据。从全辖区排序看,郑州市城市社会经济综合发展评价得分最高,其总体发展水平远高于其他城市。
得分处于第二集团的依次为洛阳、焦作、漯河、三门峡、南阳、新乡、安阳。
得分处于第三集团的依次为许昌、濮阳、平顶山。
得分处于第四集团的依次为鹤壁、开封、信阳、商丘、周口、驻马店。
而济源市虽然是省辖市,但由于无论是规模还是发展水平都远远低于上述17个省辖市,课题组干脆将其列入了县级市排行榜(在县级市排名中,巩义排名第一,济源屈居第二)。
以2003年的数据而言,洛阳、焦作、漯河、三门峡等在经济总量上显然小于南阳市,但在新的评价体系中,这4个城市的综合实力得到了有力的体现。
单以“社会发展类”的14个指标作为评价依据,这个系统中的指标包括人均可支配收入、电话普及率、社会养老保险人数占全部从业人员比重、人均拥有图书馆藏书等,它直接度量出城市居民的收入水平、消费能力和所能享受到的各项社会公共资源。结果,郑州、洛阳、三门峡、焦作、新乡、安阳等都排在了南阳的前面。
新的评价体系折射出城市在市区与区域城镇发展方面是否协同发展。如排名靠前的郑州、洛阳、漯河3个城市,它们有着相对完善的各级城镇布局体系,市区的辐射作用通过县城、小城镇发挥得比较完美,而市以下的县、镇也在为中心城市提供服务配套的同时加速发展了自己。
相反,商丘、驻马店、周口这样的城市在发展中显得非常不协调,由于这类城市本身多为传统的农业区,二、三产业支撑不足。《报告》提醒地方干部们应重视这个问题。
《报告》指出,目前17个省辖市的区划都是从计划经济时代就基本确定了的,是否具有一个区域中心的条件并不在考虑范围。有工业基础的城市,如焦作、平顶山、安阳、濮阳、三门峡,本身同周边传统的农业县就没有太强的相关性;长期重“市”轻“县”及以“县”补“市”的财政观念,又使周边县无法依靠国家投资形成结构合理的配套工业,要么周边县的经济维持农业为主的现状,被中心城市抛离,要么抛开中心城市另找发展途径,最终使所谓的中心城市的中心职能弱化。
地方干部政绩评价体系有望建立
虽然课题组一再声称,这个排行榜将不被省政府用于考核地方干部政绩的依据,但课题组同时表示,新建立起来的城市评价指标体系值得干部们注意,因为在不久的将来,河南省考核地方干部政绩的评价体系将在此基础上发生重大变化。
在记者就“河南城市排行榜”进行采访时,省统计科研所所长金美江从办公桌上放的文件夹中抽出一份尚需进一步修改的文件———《中原城市群政绩考核体系初选指标》。
“为了加快中原城市群的发展,去年8月,河南省城镇化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委托我们对政绩考核指标进行筛选,以对中原城市群的综合实力、竞争力和投资环境进行评价。”金美江透露,目前这个考核在征求各方意见的基础上已初步确立并上报到有关部门。因为事关政绩,所以干部们理应重视。
“以前那些地方干部夹着包到省里来述职的时候,总是少不了要说经济增长了多少,投资额突破了多少,以后要叫他们闭嘴,你来述职不允许说GDP的增长率,要说就说当地人民受益了多少。”
记者了解到,这个初步建立的政绩考核体系与这次城市排行所用的评价体系关联非常紧密,可以说是对后者的进一步筛选,将原先的42个指标简化成10个相对简单明了也比较容易采集的指标。
这10个指标分别是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人均生产总值、非农人数占全部从业人数的比重、人均可支配收入、师生比、人均社会救助水平、基本社会保障覆盖率(养老、医疗两项)、城镇调查失业率、建成区平方公里二氧化硫排放量。
“拿城镇调查失业率来说,以前都用城镇登记失业率,这不够科学,很难掌握城镇到底有多少人处于失业状态,通过我们的抽样调查所获得的数据其实要准确得多。”
参考资料:http://www.westking.cn/R.asp?DIR=xbcf&DATE=2005-3-24&URL=2005324216457&ID=38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